过去每到10月,屏东满州乡里德山区夜里时常传出枪响,这是灰面鵟鹰被猎杀的哀声。经多年保育及教育,如今满州已很少猎鹰,地方将之转化为「赏鹰」,把灰面鵟鹰变成观光资源。另外,屏北的礼纳里部落近年也成为赏鹰新地点。

满州人称灰面鵟鹰为「山后鸟」,1960至1980年代猎捕山后鸟可说是满州乡的全民运动。灰面鵟鹰是老满州人的家乡味,在贫困年代是最佳的蛋白质及脂肪补给品,每到10月吃老鹰,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平常。

但随保育观念进步、老辈凋零,猎鹰风气已日益淡薄,虽然警方今年未查获猎鹰案件,但这几天接连有3只灰面鵟鹰,被发现遭钢弹打伤情形,其中2只翅膀受损严重,已无法飞行,将送往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收容。

如今生态观光盛行,每年10月都吸引民眾到满州乡里德社区赏鹰,灰面鵟鹰从猎物变成地方观光资源、猎人转为保育者,居民们化身解说员带游客赏鹰,也组成民间巡守队夜间护鹰。

除了恒春半岛,屏北山区近年也成赏鹰好地点,鹰群数量虽不如恒春半岛多,但有离市区近的优势。

依高雄野鸟学会近3年观察,每年至少有3至4万只鹰过境屏北山区,礼纳里部落是最佳观赏点,早上6时起可在游客中心前步道观赏「起鹰」(鹰只起飞),8时后往白宾山、真笠山、大路观方向可见「过境」,傍晚在礼纳里周边可欣赏「落鹰」(鹰只停栖过夜)。

#赏鹰 #恒春半岛 #山区 #灰面鵟鹰 #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