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文化发展中心为建构台湾原民艺术创作史,耗时超过1年时间,走访深山部落,与30位创作者对谈,并从艺术策展观点切入,对「未来」超越时间轴线的想像,于27日正式出版《我们与未来的距离-台湾原住民族当代艺术》专书,期待展现原民艺术完整样貌。

全书总编辑伊诞‧巴瓦瓦隆指出,探究台湾原民艺文发展史,发现其实与台湾文化脉络息息相关,因此认为,这本书不只是原民的事,也是台湾艺文的故事。

为丰富书籍内容,编辑团队从屏东到基隆,更开了6小时车,进入山区部落,只为找到其中一位艺术家,并从46位当代有名的创作者中,整理出包括武玉玲、马跃‧比吼、秦荣辉等30人,透过外界视角、忠实呈现,原文发中心主任曾智勇说,「文化保存工作再不动手做,就真的来不及了」。

艺术家中有人以木头为媒材、有人拿石头来创作,或将大自然作为取材样本,策展人徐文瑞强调,当切换视角于这些被殖民所统治的人类异族时,藉以艺术,盼能重新思考人类与生态之间永续的动态循环经济。

除了书籍呈现,明年也打算邀请这30位艺术家进行联展,曾智勇更提出构想,盼以原住民族文化园区作为中心,在沿山公路185县道和台24线范围,透过沿途部落创作者的能量,建构装置艺术,展示出已被遗忘却需要被重建的原民艺文脉络。

#建构 #艺术家 #原民艺术 #部落 #台湾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