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学年大学申请入学将採计高中生学习歷程檔案成绩,但大学端怎么审查,引起疑虑。招联会昨公布111学年起个人申请入学书面资料审查採「三重二不」,且大学端看课程学习成果至多3件;另高中生若不想每年上传学习歷程檔案,也可到高三下才准备书审资料。

目前大学个人申请,学测成绩占至多50%,另外则是第二阶段指定项目甄试,包括书面资料审查、面试、小笔试等。从111年起,第二阶段甄试的书审资料将从学习歷程檔案中勾选制作。

多面向参採 三重二不原则

招联会执行秘书、清大副校长戴念华表示,111学年起大学书面资料审查採「三重二不」,分别是「重视基本素养所展现的核心能力」、「重视校内的学习活动」、「重视资料真实性及学生自主准备」,以及「不是学系所列的所有项次都要准备,大学重视多面向参採」、「不是以量取胜,重视学习过程的反思」。

戴念华指出,适用111年新方案的高中生,每年可上传至多6件学习成果,3年共18件,但大学端只会就学生勾选的3件进行审查。学习歷程檔案是记录高中生的学习轨迹,如果学生每年无法上传6件学习成果,也没关系。

书审资料 可以高三再准备

教育部高教司长朱俊彰表示,现行大学「个人申请」第二阶即有书面资料审查,111学年起并没有改变现行申请书审面试规则,也未改变总成绩的学测成绩占比。

朱俊彰说,高中生的学习歷程檔案是放在高中里面,大学并不会直接审查学生每学期的学习歷程檔案,而是由学生从自己的学习歷程檔案中「勾选」想要让大学看到的资料,上传到系统汇整成备审资料,再由大学进行审查。

朱俊彰表示,111学年推动大学考招新制,但高中生若不想每年上传学习歷程檔案,也可像目前一样,等到高三下学期,再用1、2个月时间来准备书面资料,然后上传PDF檔案。但两者相较,学习歷程檔案经过数位化、系统化及认证化,学生可更瞭解高中的学习成果。

#高中 #审查 #大学 #高中生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