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文策院长脸书宣布请辞,民眾可能还不知道有这个单位。用政府文创火车头或领头羊来定义,应该不为过,但同样在20年前喊出文创口号,看看韩国,想想台湾,能不汗顏?
台湾文策院起源可远溯至2003年,当时经济部拟订文创法案,歷时七年,终于三读通过,但执行单位的相关法案却在立院卡关一卡六年,到文策院正式挂牌,已是2019年的事。
诚然,韩流袭卷全球,背后有倾举国之力优势,加上韩国内需市场够成熟,硬拿台湾跟韩国比,起跑点不公平。文策院歷经多年筹备成军,且定位在媒合投资角色,与文化部职司政策,国艺会职司补助,成健全文创环境的三只脚。可惜成立的第一年却遇到疫情,导致预算执行率只有两成,文策院第一步走得坎坷,但今年国片成绩却有目共睹。
不必将院长的请辞无限扩大,但文策院也的确存在问题,比如到底是董事长制还是执行长制?比如官派董事席次是否太多?更重要的是,是否清楚让民间知道,这个单位有什么「好康」?该如何「利用」?不信,现在随便问一家出版社,一定不知道文策院可以帮他们做什么。
不要小看台湾投资者的企图心与创作者的能量,文策院才要迈入第二年,还有调整空间,韩国创意内容研究院,最强的就是随时调整政策,光是「翻译院」这招,同步为自己的作品翻译成十几国语言,就该学起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