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最近英国《经济学人》特别在专栏中称讚台湾经济表现,同时将亮丽的数据加以归纳认为,除了并未因疫情威胁,而採取全面封城之外,其原因在于:疫情衍生数位商机需求,引发电子相关产品出口畅旺;以及台商回流投资布局,活络产业升级转型动能,让2020年台湾经济成长幅度可能是四十年来首次超越中国大陆,重返往昔亚太经济小龙荣光。
虽最近以来,国内经济预测机构及国外期刊不约而同肯定2020年台湾经济表现;但许多学者专家则是再三警讯指出,在经济情势转为正向发展的背后,其实过去以来,台湾呈现许多被忽略的社会隐忧,其对未来台湾经济成长动能的可能威胁,不容小覷。这些包括:
其一,超高龄社会将提前于2025年来临。随着台湾人口结构快速老化,过去30年以来,90岁以上「老老人」人口激增9.62倍,在现实的「少子」家庭环境之下,这些老老人在生活上势必依赖65岁以上「年轻老人」照顾。亦即面对「老老照顾」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现象之下,年轻老人所领取的退休年金,并非作为自己的养老,而是需要兼顾较自己更老的父母之奉养,如何协助老老人激增发展趋势之下所延伸的财务规划,刻不容缓。
其二,女性劳动参与率成长迟缓。从主计总处2019年人力运用调查报告中发现,25至44岁育有未满6岁子女的女性劳参率为71.1%,不但低于同年龄层尚无子女的女性劳参率达88.7%,而且不如同年龄层育有未满6岁子女的男性劳参率达98.8%。显示,育儿已明显影响25至44岁女性的劳动参与动能,如何妥善构筑6岁之前托育环境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空间,不容轻忽。
其三,家庭所得比差距创近七年最高。依据主计总处所公布的2019年家庭收支调查资料,其中前20%高所得家庭可支配所得,是后20%的7.26倍,透过政府社福措施及赋税进行调整之后,虽家庭所得比差距降至6.10倍,但仍是创近七年最高;尤其吉尼系数升至0.339,更是创近八年最高。显示,国内家庭所得差比距逐渐扩大。
其四,家庭债务比再创新高。9月25日德国安联集团公布其对全球60个国家的家庭资产和负债状况调查,2019年台湾家庭债务比(负债占GDP之比率)因房价上涨带动房贷余额剧增而升至92.6%,逐渐接近高债务「危险地带」。尤其台湾类似日本存在人口老化与人口成长衰退隐忧,如果家庭负债比居高不下,房价却又因人口老化而下跌,未来恐将衍生许多社会问题。
其五,家户所得最富1%享有全台11.29%所得。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曾经利用2017年财税资料加以统计发现,家户所得最有钱的1%,享有全台湾11.29%所得。尤其愈有钱的人,薪资占比愈低,反而股利所得及土地增值等资本收益占比愈高,相对愈贫穷的人,薪资所得占财富所得比愈高。此意味着,台湾最近十几年来所得分配正在恶化。
其六,物价上涨速度抑制薪资成长感受。依据主计总处所公布的2019年受雇劳工经常性薪资显示,每月平均经常性薪资(包含本薪、按月给付固定津贴及奖金)41,883元,年增2.26 %。虽年增持续两年成长超过2%,但由于国际原物料价格上扬,带动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使得每月实质薪资平均不及2001年水准,甚至被迫陷入贫穷,已成为许多受薪阶级家庭挥之不去的梦魇。
台湾是个小型开放经济体系,与全球经济整合的程度颇深。面对未来数年全球经济可能不太乐观之下,我们不厌其烦陈述解读上述眾所皆知、却又极容易受到忽略的现象,乃是希望在追求台湾经济成长的同时,能够瞭解目前社会内部所存在的隐忧。换句话说,如果台湾社会发展陷入停滞不前,不但将会重创社会凝聚力量,而且更加可能波及经济成长动能。因此,未来如何透过政策工具解决这些已日积月累的社会隐忧,进而成为拉抬经济成长引擎,是政府极为迫切无法迴避的挑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