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相较以往试点城市政策,新《办法》将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纳入交易范围,并以过去几年的试点城市歷史数据粗估,未来碳交易市场空间将达到约3500亿元(人民币,下同)。
此外,大陆金融面也积极助攻碳中和等环保目标,近日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中,就要求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
大陆官方从2020年9月底提出具体碳环保目标,要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直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具体政策推进上,据金十数据报导,回顾2011年以来,大陆分别在北上广深等8地展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覆盖企业共达3443家,涉及行业如石化化工、建材钢铁、造纸电力等;统计2014至2020年,8大试点城市共完成2.18亿吨二氧化碳交易、实现51.61亿元交易额。
而新《办法》从2月上路后,会将适用范围扩展至全大陆,这意味大陆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碳市场建设逐步从试点先行过渡到全大陆统一市场。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19年大陆二氧化碳排放量近100亿吨,其中电力、工业、生活消费等占比达85%以上,若该《办法》继续沿用2016年碳交易市场覆盖行业标准,仅二氧化碳排放将创造出85亿吨交易空间,以试点城市歷史数据粗略估算,碳交易市场空间将达约3500亿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