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歌手巴布狄伦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跌破外界眼镜。但早在1970年代,台湾社会风靡西洋音乐时,便有一位大学生曾向老师直指,巴布狄伦厉害的一直都是歌词,并不是歌曲本身,对比今昔,让老师也讚嘆这位学生的远见。这位学生,后来有了台湾的巴布狄伦之称,是《美丽岛》作曲人李双泽。
李双泽与胡德夫、杨弦三人共称为台湾校园民歌运动的催生者。他最广为人知的事蹟,便是在1976年的一场西洋民谣演唱会上,拿着一瓶可乐,站到台前询问沉醉西洋乐的学生们:「为什么不唱自己的歌?」引发大眾论战,也意外让眾人反思「什么是自己的歌?」进而带动校园民歌风潮。
在导演符昌锋拍摄的纪录片《我们的歌是青春的火焰-李双泽》中,也还原李双泽传奇一生。他因谱写《美丽岛》而被后人纪念至今,但他其实从没有正式学过音乐,只因为爱唱歌,才开始尝试自己创作,短短4、5个月,就写下10几首曲子,但不幸于28岁时,因拯救一位溺水客而身亡,终结他短暂却又永恒的音乐创作路。
符昌锋表示,自己在学生时代从《雄狮美术》中认识李双泽,「我认为他就是所谓的『斜杠人生』,他画画很好,写作很好,还得了吴浊流文学奖。是位非常爱自由、有才华、波西米亚式的人。」但他的生命非常短暂,年轻时因为社会样貌让他潜在且不羁的灵魂,激发他唱自己的歌,「写歷史就是要趁年少轻狂时。」
符昌锋表示,其实现今不是很多人认识李双泽,但歷史是连续性的,循现在去找到过去,看到现在从哪来,自己又是谁,才能看见未来。以李双泽为例,就能窥见音乐发展萌芽期,「不害怕歷史的民族是自信的民族,懂得过去,才能找到影响我们现在的源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