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理解他人,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美国去年爆发「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运动,戳破当代种族平权的虚幻假象。然而美国种族问题由来已久,在1959年,就有一位美国白人作家约翰.格里芬,将自己的肤色藉由日晒和药物转黑,化身非裔美国人,到美国最保守、种族隔离最严重的「深南方」地带,展开一场行为实验。他想知道,当他肤色改变时,社会上的人会怎么对待他?

格里芬在《像我一样黑》一书中写到:「我试图建立一个简单的事实,去揭露一种疯狂的情况:人都是被他的肤色,被这个哲学性的『意外』所评断,而不是根据他的人性。我作为黑人的经验,不过是证实所有黑人和有色人种普遍都知道的经验真相──即白人主流文化完全是根据肤色在歧视少数族群。」

格里芬在书中描述,黑白在南方比邻而居,彼此却毫无交流,南方黑人尤其不愿意告诉白人真相,因为过往的经验让他们认为,「如果说出让白人不悦的事实,白人将会让他的生活痛苦不堪。」所以唯一能明白种族问题真相的方式,只有他自己成为黑人。

研究非裔美国人歷史的东吴大学歷史系副教授卢令北表示,「格里芬不只是换位思考,他是换身体来思考,直接体验身为一个非裔的人会受到什么样的磨难。」

格里芬花了六周时间,以黑人的身份走访南方各州的城市,体验到身为黑人的感受。例如在纽奥良,他发现即使白人对黑人很客气,但依旧拒绝黑人的一切要求,加上种族隔离,黑人每天要花很多时间找黑人用的厕所、饮水、餐馆,甚至得走到另一个村庄才能上厕所。在其他南方地带,很多白人就算接近黑人,也是不怀好意。卢令北表示,「格里芬认为,黑人不是二等公民,是十等公民。」

格里芬担忧,黑人和白人之间的隔阂很深,彼此不愿意沟通,维持既有成见,歧见也愈来愈强烈,但彼此的不接触和不了解,容易给种族主义者很大的操作空间。卢令北表示,在格里芬做实验的1959年,虽然美国已经废奴快要100年,南方各州却仍然有种族隔离相关法律,甚至用技巧排除黑人的政治权利。直到60年代中期美国国会终于通过民权法案,种族隔离才正式被宣告为非法。然而至今在美国,种族歧视还是问题。

八旗文化责任编辑柯雅云表示,格里芬的书出版后,当下没有得到太多迴响,不过这本书后来多次再版,甚至也在60年代翻拍成电影,他在70年代也加入新版后记。柯雅云表示,「对于种族议题有没有解决的一天,格里芬还是乐观的,他还是抱持着希望。」

#美国 #黑人 #南方 #白人 #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