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纪念馆常设展「孙中山与台湾」,过度强化孙与台湾的连结,但歷史学者与教师认为,孙虽来台3次,却没有把台湾看得如此重要,当时孙对清朝非常失望,无法接受甲午战争战败且割让台澎,当时孙的政治目光,重点是北洋军阀混战。如此歷史编列方式,根本是硬扯,只是呼应新课纲,目的是将台湾自中国史彻底移除。
嘉义大学应用歷史系教授吴昆财表示,该展规画诉诸中华民国跟大陆没有关系,才会将台湾、中国与日本编写成鼎足而三的国家;展览提到的革命志士罗福星、林祖密等人,其政治主张都是台湾回归中国,「简单来说就是『祖国派』,他们拥抱的虽是台湾意识,却不代表台独意识,而且是『台湾意识的中国元素』」。
吴昆财也说,展中提到台湾被迫割让、日本占据台湾,「主词都不见了,从什么地方割出去?」而把孙中山与蒋渭水并列,却没有提到蒋渭水其实是效法孙中山,高举的旗帜是中华民国国旗。如此歷史编列方式,即呼应新课纲,目的是将台湾自中国史彻底移除。
「内容说因为台湾促使孙中山革命,这个连结,根本硬扯!」中部某高中歷史老师表示,孙对清朝失望,在于甲午战败且割让台澎,并非因为台湾民主让孙重视。该展陈列虽可说明孙来过台湾,以及罗福星事件等等,但都跟台湾本身的民主价值无直接关联,「那时的孙中山,眼光重点是在北洋军阀混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