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央行而言,新台币匯率强升是非常头痛的课题;对国内庞大的出口厂商而言,新台币匯率升值吃掉微薄的毛利,更是切肤之痛。因此,到底该如何面对新台币匯率急升的问题?央行该如何应变?厂商该何去何从?将是2021年的重要议题。
其实,台湾央行为了「阻升」新台币,已经付出很大代价,甚至被美方列入匯率操纵国观察名单;换言之,央行阻升新台币匯率所採取的各种手段,已受到来自国际的压力。接下来央行阻升新台币的手段,已越来越有限;因此,将来出自厂商实际行动的「自救」,也许更能降低匯损的衝击。
过去所谓的自救,无论是作远匯,或是在市场上抛匯,都是常用的手法。如今央行紧锣密鼓抓炒匯,若厂商在市场上的抛匯动作过大,一定会引起央行的关切。
因此,与其一味抨击央行的匯率政策不当,导致厂商丧失出口竞争力,业者真正应该要思考的,是如何调整生产或销售路线,重新布局,来规避匯率风险。工具机公会理事长许文宪更公开呼吁业者,要对新台币匯率做好风险管理,同时,应设法寻求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今周刊》董事长谢金河日前在一场论坛上,也直言新台币升值将启动一轮淘汰赛,而产业有无高附加价值,更是关键的转捩点。一位科技大老更明白指出,讨论产业升级远远比讨论台币升值重要。学者也建议,企业应趁此便宜美元时代,主动扩大海外投资机会,而非被动地等待新台币反转走贬。
就连股市分析师也直言,一家公司若三年都卖同样的产品,表示它已失去创新能力,未来恐将遭时代洪流淘汰,投资人在买卖股票时,应该要慎思这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
此外,积极提升毛利率也势在必行。去年匯率大约升值5%,厂商毛利率若低于5%,其获利几乎全被匯损「吃掉」。因此,台厂如何趁着当今出口竞争力的优势,整军经武,扬弃过去惯用的「杀价」老路,努力筛选优质的外销市场,透过获利率的提升,来提高对匯率的抗压性,将是厂商在依赖央行阻升外,更可长可久的应变方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