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导,白宫国安顾问苏利文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中央情报局长伯恩斯则是该基金会主席;国安会中国事务资深主任杜如松则是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战略研究部主任。
来自新美国安全中心除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还有「中国战略工作小组」拉特纳、罗森柏格,同为小组成员的哈特曾任进步中心高级研究员。
布鲁金斯学会成立于1916年。今年1月该学会的中国问题专家撰写报告《美国如何正确应对中国挑战》,称「中国不是单纯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或挑战者,而是三者合体」。去年11月拜登赢得大选后,布鲁金斯学会已发表一系列报告,就美国如何应对中国挑战提出建议。
新美国安全中心2007年2月由美前国防部副部长佛洛诺伊和坎贝尔联合创立。自2020年以来该中心发布十多份与中国有关研究报告,拉特纳领衔撰写的《迎接中国挑战》报告直言,美中未来在印太地区战略竞争已成定局,报告从维持常规军事威慑、确保重要的美国技术优势等7大方面提出,近100项对华竞争的政策建议。
事实上,新美国安全中心创立时儘管规模不大,但成员在欧巴马政府时期就备受重视,多名成员也出任官员,当时美国政坛还有所谓的「新美国安全中心」现象。
「某些具体的智库在美国政府中地位的升降,往往是政策导向晴雨表。」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李海东教授指出,以来自新美国安全中心的坎贝尔为例,他过去就是欧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政策策画者,如今对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也有很大发言权。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也在拜登政府团队中占一席之地,白宫国安顾问苏利文此前就是该智库成员。目前苏利文看成是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大脑」,偏重宏观战略及欧洲事务之余,对中国议题也熟悉。
北京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达巍强调,美国涉华政策的官员已出现「世代交替」。三四十岁一代的美国智库人员正大举进入决策层,主导美国对华政策;与傅高义等老一辈「中国通」有明显区别,他们从一开始就把中国视为强大竞争对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