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兴起美食外送风潮,抢攻宅经济。民眾不需出门,就可以享受热腾腾美食,但也引发食安疑虑,包括食品是否能完善保存、制作过程符合卫生标准等,甚至屡爆外送员「偷吃」事件,然而目前中央及地方政府没有全权监督美食平台的单位,消费者只能自求多福、多方比较,以免踩雷。
想吃美食只要一机在手,一指就能够搞定,这种懒人经济愈来愈盛行。除了知名餐饮业者加入外送平台,也有小本经营的店家,甚至隐身在民宅的业者,也想抢食美食外送市场。
新冠疫情衝击全球经济,连商圈、市集甚至传统市场也躲不过,因此抢攻外送新商机。高雄有六合夜市、凯旋夜市、龙华市场等自组外送队,或找小规模的外送业者合作,若发生客诉或食安问题,较能透过市场自治会处理,对业者祭出惩处。
针对知名的美食外送平台业者,消费者可以透过星级评鑑方式,主观给予评分,不少消费者遇上消费纠纷只能摸摸鼻子,犹如吃闷棍;有人选择与客服人员反映客诉,但是否具体转达给店家,进而达到诉求,恐怕不一定。
另外,像是外送过程保鲜、保温等作业,都必须谨慎以对。有经验的外送员,甚至会自掏腰包买设备,加强保冷、保热,或是固定支架,不让食物翻覆。
然而,美食外送平台事涉范畴广,包括有无营业登记、外送员劳动条件、食品卫生安全、消费者权益等,公部门若要一一稽查恐怕有难度,但目前公部门仍无整合单位,涉及经发局、卫生局、劳工局、消保官等单位,现阶段消费者只能自己审慎选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