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延烧夺走600多条人命,每条亡魂在指挥中心每日公布的资料中,仅得到一小段文字,或是一横列表格,来记录生到死的过程,但根据本报分析公布资料,却发现指挥中心过于被动,且对死亡通报不以为意,不禁令人要问:「是谁让逾600名同胞死无其所?」
这波疫情有3成以上死亡病例是确诊后3天内死亡,而中研院士陈培哲很早就建议的单株抗体疗法,指挥中心6月中旬才到货1000人份。与5月暴增的确诊数、死亡数相较,6月中旬后的患者治疗情况和致死率确实改善很多,从数据上看来也若合符节。
陈培哲曾表示,新冠肺炎初期的高龄患者、糖尿病、肾臟病等慢性病者,若能立刻採取单株抗体,可以减少5到6成致死率,「那些生命是可以挽救的!」这是不是意味着,指挥中心根本没有超前部署,对于这些枉死生命,指挥中心难辞其咎。
分析数据又发现,随着疫情延长,指挥中心似对死者的态度也愈发轻率?本波疫情刚开始的前2名死者,指挥中心是用急救无效「不幸」死亡来叙述,且都是死亡隔天就公布;但5月下旬后,死亡人数明显增加,指挥中心改以表格表列,且也开始有延后公布死亡的情况,从死后2天、3天渐渐到5天、7天,甚至有10几个案例拖到死后10天、20天才公布。
尤其外界最关心染疫后为何会死亡?其感染源为何?但指挥中心除了「偏高龄」、「有慢性病史」的笼统叙述外,民眾等不到进一步说明,甚至连案号都没有。而指挥中心竟说,死亡通报不是优先事项?
大疫之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成为奢侈。谁让死者这么没有尊严?疫情快要延烧2个月了,指挥中心该给个明确而慎重的答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