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率眾至环南市场视察疫情,意外地引爆市场自治会长呛立委林昶佐没有关心的事件。直播画面顿时在网路上炸了开来,批评声浪延烧两天,甚至有两个罢免团体开了脸书帐号,堪称林委员从政以来最大危机。

我跟林委员不算有私交的朋友,但因参加立法院跨党派之开放国会委员会,1年来多次开会,也积累了相交观感。事实上,我蛮惊讶及欣赏他对于开放国会的努力。绝大多数的政治人物对与选票无直接相关的事物往往敬谢不敏,顶多也只做做表面功夫,应付而已,但他每次皆全程参与。主持会议时,他也能针对问题,做出合理裁示,不因政治立场不同而废言。与开放国会成员私下聚会时,林委员并没有摆出政治人物惯有的「酷势」,显得相当随兴。

我眼中的林委员似乎跟那两天媒体呈现的大相径庭,或许这就是他处的两个平行世界。像林委员这般从网路崛起的政治人物,习于网路共笔与协作,也就是在网路上跟理念相同的伙伴一起发声,政治上分进合击,生活中全然整合的革命情谊。实体世界中的选民只是计票板上的数字,他们既不熟悉真实民眾惯常的语言及互动,也不关心,他们甚至可能认为选民的请托都是关说,而不屑于选民服务。

包括前立委黄国昌、被罢免的桃园市议员王浩宇,以及罢免案已成立的基进党立委陈柏惟,都有此类特徵。在承平时代,他们靠拢主流意识形态,伴随着总统大选的热带气旋,轻轻松松在单一选区囊括过半选票。选举过后,这些民代可能连选区里长的名字都记不住。

一旦风水轮流转,他们依附的政党被批判,他们也不知道如何面对真实选民的愤慨,反而动辄得咎。有些民代看到实体世界的反弹声浪蔓延至网路,甚至购买网军反操作,围堵破口,以假象安慰自己。

回顾电视时代,也有一位政治人物有网红(名嘴)特性──台南市长黄伟哲。我在跑摊的场子遇过他几次,他操着不甚流利的台语致词,面对选民时总流露几分不自在,甚或一个人闷头大快朵颐,不若电视画面呈现的口条便给,神情自若。

对他而言,电视机前不知名的观眾或许远比真实的市民更亲近,所以就任两年多来,他制作的视频、刷的脸书量居六都市长之首,以消除没有政论观眾的焦虑感。但也因只求嘴炮,没有实际作为,网路上负评越来越高,铭传大学资料显示其负评比例为六都最高。

随着选举歷练,我越来越觉得美国眾议院议长欧尼尔的名言「所有政治皆来自地方」乃宇宙通则,只有土地(人民)才是民选政治人物的根,在低潮时,你还有抚慰的所在。环南市场或许可以是林昶佐委员调和平行世界的起点。(作者为元智大学资讯管理学系教授)

#人物 #政治人物 #选民 #网路上 #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