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最快将自2026年起正式实施碳边境税,未来我国生产的钢铁、水泥等原物料恐首当其衝,有可能被课税。不过经济部研判,台湾生产的产品近年减碳作为不遗余力,因此直接出口至欧盟的影响程度小,但若由第三地出口则可能需负担庞大税负。

欧盟公布首波实施碳边境税有钢铁、铝、水泥、肥料及电力等碳泄漏风险高的产品总计248项,其中我国出口至欧盟的有218项,据统计,2020年欧盟自我国进口前揭产品9.7亿美元,占欧盟自我进口总额约3.21%,钢铁9.5亿美元为最大宗,其余为铝1,438万美元及肥料48万美元。

官员示警,台湾有部分钢铁在东南亚生产,依当地规则出口至全世界,若未来欧盟课徵碳边境税,且生产地国家没事先制定相关碳费用,就很有可能需负担庞大的碳边境税,企业在海外生产尤须留意。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有提出,若该产品已在原生产国支付碳成本证明,可获得费用减免优惠。环保署表示,正与欧盟确认相关细节,同步与台湾产业沟通,且会透过相关部会进行产业辅导,未来将在《温管法》修法课徵碳费时,纳入配套措施,只要企业有积极减碳作为,环保署就会给予相对应的补助,例如积极投资减碳就给予抵减优惠。

针对减碳予投资抵减,官员说,将依各产业类别来订出门槛,让减碳「优等生」可获得更多的优惠,可是相关政策还需跟国贸局确定,在确保不会违反WTO等国际贸易协定情况下给予补助,否则很有可能引发另一场国际贸易战争。

另外,欧盟排放权配额(EUA)在7月5日上涨至歷年最高后,目前每吨价格在50美元附近徘徊,台湾每年出口至欧盟钢铁及制品,就超过21亿美元,石化及化学品也将近16亿美元,换算下来最重将被课徵40亿美元关税。

但这种机率相当低,知情官员透露,以钢铁为例,我国已着手调整生产模式,因此能源效率利用率高,相对碳排放也减少,且不是每项出口至欧盟产品都会被课徵碳边境税。若未来欧盟要课徵碳边境税,会以欧盟当地生产标准设定比较标准,以台湾产品碳排放量,预料台湾应不会成「重灾区」。

#课徵 #边境税 #水泥 #庞大 #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