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民眾前往医院的意愿降低,国民健康署统计,目前国内仍有2万名阳性个案还没做大肠镜,以此推估有1000名大肠癌患者仍待确诊。台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警告,慢性病比新冠肺炎的威胁更大,疫情趋缓之际应正视慢性病风险。

国健署统计,今年截至7月底,四癌筛检(乳癌、子宫颈癌、大肠癌及口腔癌)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约1成;若和疫情尚未发生的108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更达2成。

粪便潜血检查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重要工具,国健署提供50至74岁民眾每2年一次免费筛检。国健署癌症防治组长林莉茹指出,粪便潜血检查没有侵入性,可以在家轻松做。

国健署统计,粪便潜血检查阳性个案中,每20人就有1人罹患大肠癌;目前国内仍有2万名阳性个案还没做大肠镜,以此推估有1000名大肠癌患者仍待确诊。

「慢性病不会因为疫情而消失!」邱瀚模提醒,粪便潜血检查阳性者,如延迟半年才接受大肠镜检查,晚期癌和死亡风险将增加25至26%,且时间拖越久,风险越高。

台湾自2004年启动癌症筛检计画,大肠癌死亡率已有显着下降。邱瀚模强调,慢性病是已开发国家最重要的死因,威胁远大于新冠肺炎;如粪便潜血结果为阳性,他认为目前疫情稳定,到医院做大肠镜检查相对安全的。

#阳性 #粪便潜血检查 #威胁 #邱瀚模 #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