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5岁的男子,过去爬楼梯、提重物无大碍,但某日突然走路会喘,爬楼梯一口气上不了3楼,双脚也开始肿胀,就医发现罹患心臟衰竭。医师表示,心臟衰竭死亡率不亚于癌症,一旦进入后期,病患平躺都会呼吸困难,休息状态也会喘,最终只能使用人工心臟、心臟移植或接受缓和治疗,及早发现、及早介入相当重要。

林口长庚医院副院长、心臟内科教授级主治医师温明贤表示,心臟衰竭是心臟构造或功能异常,导致肺部或身体循环充血,进而出现一连串症状,危险因子为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另心肌病变、瓣膜性心臟病等疾病也会引起。

在亚洲,心臟衰竭盛行率为2-3%,台湾则有6%。近年来台湾55岁以上盛行率虽下降10-20%,但年轻人却增加4%。其2年死亡率为33.9%,5年死亡率可达50%,不亚于癌症,另6个月再住院率则有32%。

温明贤表示,心臟衰竭分4阶段,在「心衰危险期」,病患毫无症状、心臟完好,血中生物标记正常,可能只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开始酝酿心臟变化。紧接着的「心衰前期」仍无症状,但心臟构造、功能开始出现异常。进入「心衰期」,病患则开始出现心臟衰竭症状,最后的「心衰后期」,即使平躺、休息时仍呼吸困难,经治疗仍反覆住院,甚至药物无效,需人工心臟辅助、心臟移植或末期的缓和治疗。

温明贤提醒民眾,早期发现心臟衰竭,及早预防相当重要,若病患能改善饮食习惯,控制盐和水分摄取、体重、血压、血糖,并配合药物治疗,就能有效降低住院率。为此,长庚团队使用AI判读病患心电图,并推估心臟收缩分数是否异常,协助及早诊断、及早介入,未来将进行临床试验,造福更多民眾。

#明贤 #糖尿病 #治疗 #异常 #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