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计总处日前完成「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初步统计,大多数人可能不晓得,这项普查十年才办一次,是我国最重要的国势调查,人口、就业、家庭、婚育、迁徙及住宅等包罗万象的资料皆在其中,不但隐藏着台湾未来发展的密码,更是政府施政所依赖的基石。

普查不同于一般调查,过去普查是全面性的访查,今天由于公务统计的完备,普查虽然不是全查,但访查样本数仍逾120万户,比起一般调查只访查一、两万户,高出甚多,也因此,普查的结果可以做为日后十年相关调查的母体,并进行国势分析,其重要性,于此可知。

这次普查有不少重要的资讯,首先我们发现未婚人口愈来愈多,到底未婚人口成长有多快,在普查资料出来之前,大多是只凭印象或依据少数统计推测,而这次普查的数据告诉我们,25~44岁人口未婚比率跳升至43.2%,2000年普查时这个数字才26.8%,二十年间未婚的比率大幅提升,从短期来看,这也许不是什么大问题,然而从长期来看,未婚率跳升到这个水准,再过几年少子化的负作用势必排山倒海而来,如今政府常常谈少子化,也有一些政策,但显然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可怕。

这次普查所估得的常住人口2383万人,十年来平均人口年增率降至0.3%,人口成长趋缓日趋明显。事实上,依户籍人口资料,我国于去年已出现人口负成长,人口高峰落在1月2360万人,此后逐月减少,今年7月已降至2347万人,少子化的影响比多数人的感觉,印象更加剧烈。

其次,父母与未婚子女同住的这类家庭十年来大减20万户,而单人家户同期间却大增46万户,两者一消一长,显然和年轻人喜欢自由自在住在外面有关,当然,离婚人口(含分居)升高、高龄化所衍生的独居老人愈来愈多,也逐年在改变这个社会,其原因所涉及的经济、就业、社会及文化各层面,皆值得深入探讨。

依本次普查可以发现,台湾离婚(含分居)人口二十年来变化不小,以最近三次普查的数字为例,2000年离婚或分居者只有50万人,2010年倍增至105万人,本次普查再升至135万人,离婚所衍生的相关问题,对社会、家庭,乃至于对子女教育的影响,攸关国势,不容低估。

这项普查经常被简称户口普查,事实上早年真的是叫户口普查,后来更名为人口及住宅普查,顾名思义,除了调查家户里的人,调查范围也扩及了房子,过去大家注意的是房子自有率有多高,晚近注意的是空閒住宅有多少。根据这次普查的数字,住宅自有率没有太大变化,大约就在八成上下,二十年来没有明显改变。

不过,空閒住宅又增加了十万宅,近四次普查的空閒住宅依序是1990年68万宅、2000年123万宅、2010年156万宅、2020年166万宅,空閒住宅其实就是一般人所说为空屋,只是官方用词典雅一些,称它为「空閒住宅」,所谓空閒住宅,依其定义就是经常没人住、或是假日偶尔有人居住,或是房子盖好之后待售、待租这类的房子。二十年前官方发布空閒住宅逾百万宅,曾一度引起社会热烈讨论,如今更上层楼,已达到166万宅,这究竟反映什么现象,不言可喻。

到底反映什么现象?试想,一边是房价连年上涨,年轻人买不起房子,但另一边却是空閒住宅愈来愈多,这反映的自然是贫富不均日趋严重,有钱的人更有钱,穷的人更穷,买不起房子的更买不起,然而,财富过度集中自非好事,哲学家培根曾说:「金钱有如肥料,撒不开就没有益处。」然而,十年来台湾的情况正是如此,肥料全撒在一起了,这是个严重警讯。

除了上述我们自普查资料所分析的三个趋势,这项普查由于样本数逾百万户,确度高,误差小,由这些资料交叉分析,可以阐释当前社会现象、家庭关系、经济变化及就业趋势的关联性,让我们了解过去无法理解的内在原因。早年在电脑作业系统起步阶段,这庞大的普查资料只能化为数十巨册置于书柜上供查阅,难以深入分析,但是如今却容易多了,因此我们认为主计总处应该根据这份普查的资料,有计画的,从各层面进行一次国势分析,以让这些资料变成有用的资讯,进而影响政府今日的决策。

我们高度肯定主计总处完成这次普查,在如今这个时代,人与人的信任降到最低点,访查员要进到人家家里,实属不易,更何况样本数逾百万户,其困难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完成初步统计只是完成普查工作的一半而已,随后自普查资料探索国势,寻找经济、社会发展的密码,更为重要,事关国势,也不容推诿。若依旧让这些资料化为数十巨册置于书柜上,非但对不起辛苦的访查员,也对不起资料了,如果因此使得政府施政迷航,其罪过就更大了。

#房子 #万宅 #调查 #普查 #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