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波波似乎没完没了的疫情衝击中,除了现有企业要面对危机努力求生,胸怀雄心大志的创业者是否该危机入市,把握后疫情商机开展新创事业呢?
美国硅谷创投家Ali Tamaseb依据针对200家以上成功新创企业的大数据分析研究和访谈结果,指出独角兽(Unicon,意指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新创事业)的成功不一定和创办人的人数、年龄、背景、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创业地点甚至是否进入前所未有的全新市场直接相关,关键的成功要素反而在于拥有创业热情,聚焦顾客、符合市场需求与深思熟虑的杰出构想和解决方案,然后坚定迅速的在正确的时机推出产品、克服既有与后进企业的竞争压力,建立技术、品牌、智慧财产权或网路影响力等防御力,并且能顺利筹募发展资金、依扩充需要吸引人才、依环境变化持续调整策略并学习耕耘、广结善缘以扩大巿场。这些研究发现虽然是针对美国的新创公司,但对于国内的有志创业者相信同样值得参考。
疫情期间是否应该开展新创事业?有什么必须面对的额外困难与应该抓紧运用的转机呢?一般而言,疫情中创业的特殊难处包括:很可能想要进入的市场萎缩,商机有限,人才招募或培训困难(许多人担心疫情不敢轻易转换跑道),资金财源较难筹措,产品研发与市场行销成本更高、也更费时费力,行业中的既有领导厂商可能于疫情中更加强大(提高产业进入门槛与竞争性),以及跨业合作机会变小等。更让许多有意创业者却步的是:疫情中运用数位科技的份量加重,创业者必须先掌握科技发展趋势,添购设备和拥有必要的资讯科技人力,才能适应巿场的竞争环境。
如何克服疫情困境并掌握机会来扭转劣势,增加创业的成功机会呢?首先是确认自己的创业热忱和创意,确定自己的创业计画和创新解决方案可行,可以打开市场并且满足顾客需要;此时推出将拥有足够的竞争优势(例如低成本、高效率、破坏性创新或便利性)。其次需要深入分析自己准备要进入的市场。是否可以克服严峻的疫情环境,具备潜在商机,然后再积极进行筹资、建立团队、产品研发和行销推广,设法借力使力,运用外部资源或跨业结盟的助力来创造资源整合的综效。速度也是关键,创业者必须迅速累积经验与实力,把握疫情变化的转机,以充分的准备和务实的创业行动来满足疫情中客户的变动需求,提供顾客崭新的人性化体验来创造业绩。
疫情中与疫后,究竟有那些行业、产品或服务最具有潜在商机呢?建议的方向包括:提供抗疫防疫药物、疫苗或医疗用品,疫情中持续成长的线上购物、外送或电商等云端科技商机,远距上班、教学、医疗或保险的实用软硬体解决方案,确保供应乾净水、安全食物或低碳产品的绿色生活或环保相关的洁净科技服务,有助于降低成本、增加便利性、能够改善民眾日常生活、交通、食宿、健康娱乐与停车等问题的服务,能减少制造成本、提高效率与网路安全或能深化客户体验的软硬体技术或管理制度,能够协助政府与与社福机构为弱势族群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工作机会、有助于消除城乡数位落差与改善贫富差距的创意机制,或是提供可以促进社群沟通、加强企业ESG治理绩效、增进社会融合共享的创新产品等。
除非因缘际会或时机刚好水到渠成,否则疫情现况势必增加创业的困难度,但不至于浇熄创业者的热情。建议疫情中准备创业的新创业者需要更认清环境的限制,完整规划后依需求分阶段补足业务发展所需的关键资源以强化执行力;另外还要因应时代的进步与经营环境特性,持续学习数位科技知识,建立企业的数位文化和能提供深度客户体验的数位服务内容。不论是否有疫情的干扰,创业前对商业模式的审慎思考与详实计画,依环境变化弹性调整策略并抓紧时机全力以赴,应该还是创业成功的不二法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