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不识岳飞谁之过?近日作家吴淡如发现国一学生被问到「台湾在日据时期之前是甚么朝代」竟答荷兰时期,也不认识孙中山;中广董事长赵少康昨日指出,鸿海创办人郭台铭也说女儿不知道岳飞是谁。学者表示,「这都是主题式教学惹的祸!」民进党编出这种课纲,逼一群聪明人做糊涂事。

吴淡如在广播节目提到「去中国化」教改问题,本报独家报导后造成话题,不料吴淡如脸书遭出征,她表示已经报警。

事实上不只吴淡如,近日已有多篇国、高中歷史教师投书提出「高中歷史课像公民课」、「国中世界史省略欧洲中古时代」等问题,也有学者指出,中学歷史课根本是被公民课「霸凌」。

学者表示,令人惊讶的是,如果出于意识形态而用东亚史来偷换中国史的概念,还能理解;但失去时序的教学法,却殃及学子连台湾史、世界史都学不好。

目前国三歷史课,中古世纪只有讲宗教相关内容,高中也是一样;中世纪欧洲国家是怎么出现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连高中加深加广选修课程中都没有。以后学子想知道三国,可能只能从电玩去了解;想知道欧洲中古史,可能只能去看〈冰与火之歌〉。但为何把欧洲中古时期的政治变革都略过?只是消极地跟台湾史、中国史保持「一致」,都採主题式教学吗?还是背后有其积极的意识形态?

台中二中歷史教师伍少侠表示,世界史的篇幅已经减半,而执政党喜欢的「议题」、「意识形态」皆产生于近现代,自然不需多加着墨远古、上古、中古内容。换言之,只选取对其有用的「资料」,用以为其议题或意识形态服务;亦即歷史新课纲以「多元」之名,行「教条」之实。

国政基金会副研究员刘新圆则痛斥,新课纲过度强调主题式教学,轻视「记忆」的重要性;若学生对过去几万、几千年人事物的发展脉络,缺乏一个整体的认识,那么在基本认知近乎空白的状况之下,大部分学生会陷入鬼打墙的空泛讨论。

她表示,早在108课纲之前,高中歷史课本就逐步朝向议题式的探讨。有高二学生抱怨:「宋朝是怎么来的都没交代,就要讨论当时中原与游牧民族的互动,根本一头雾水。」刘新圆说,当初编出这种课纲,就是逼一群聪明人做糊涂事,说它祸国殃民也不为过。

#歷史课 #高中 #世界史 #学子 #中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