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州中级原油(WTI)在新冠疫情期间曾一度跌到每桶32美元,现在已回升至80美元附近。而自8月中旬以来油价飙升27%也引起了一些担忧:近期油价飙涨是否会成为市场逆风? 投资者应该要留意吗?

关于油价飙涨,有几件事得思考。对市场的影响可能通过三方面产生:通膨上升、可支配所得减少,以及获利率遭到侵蚀。

在通膨方面,重点是要区分通膨是受需求或供给驱动。需求驱动的通膨可以通过央行货币政策直接解决。经济正蓬勃復甦,需求推升了对石油的需求,进而推高了油价。要冷却需求可直接了当用升息来解决。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因供应中断而推高了价格。

疫情衍生的种种状况,使得能将石油送到市场的劳动力受到影响。再加上监管以及焦点转向ESG导致的投资不足,我们根本就没有跟上资本支出和生产方面的步伐。这些问题都属于供应面受限相关的担忧,并不容易通过货币政策应对措施和升息来解决。

在像美国这种消费占GDP近七成的经济体中,消费者荷包受到打击很容易影响零售销售额。典型消费者或许在油钱上花费较多,在服装和餐馆上花费较少,因此很容易看出消费放缓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会有损成长和获利前景。

能源支出消费占比降低

但现在这种逻辑需要更新了,因为当今能源背景和我们父母那一辈已大不相同。为什么?以美国来说,仅仅会减少在能源和能源相关商品上的支出。举例来说,汽油和其他能源相关商品的支出,已经降到只占总支出的2.35%,比起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所见的6%占比明显下降。

如今,汽油和能源相关支出,只是占我们消费篮子中一小部分。但油价的确很重要,为什么?因为它会大大地影响通膨预期。消费者确实会计较每星期要花多少钱来给车子加油,以及他们在日常用品上花了多少。

因此,儘管相对于总支出,我们每周的加油钱可能减少,但我们却在心理上记下了这种变化。这些变化渗透到我们对未来价格水平的预期中。通膨预期与这两项花费密切相关,所以值得关注。如果通膨预期因此失控,那决策者势将面临挑战,而这些预期往往会渗透到更广泛的实体经济中。

能源密集度持续下降

能源密集度(Energy intensity)被定义为每一单位经济产出所需的能源消耗量。整体来说,能源密集度已下降多年。随着经济不断进步和升级,经济效能开始提高,并转向替代能源。以实际GDP衡量,美国每单位经济产出的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少。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受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降低了,因为全球经济已经学会了用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

最后,能源价格走扬很容易开始侵蚀获利率。随着投入成本的提高,加上其中一些是由能源成本上升所驱动,最终要由谁来吸收这些更高的成本,仍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企业可以选择将这些较高的投入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这会使他们面临消费者到别处寻找更低价或完全不同的产品的风险。如果公司选择吸收这些更高的成本,由此产生的利润压缩,恐将打击他们的底线,盈余若因此走软,股价可能会随之走低。我们注意到不同个案受到的影响有所不同;疫情之后,有些企业获利率显着改善,因为公司在疫情期间学会用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在这段期间累积的这些效率收益将继续存在,这会让公司有能力去吸收更高的成本,而不至面临相对于疫情爆发前经营杠杆收益大幅缩水的状况。

综上所述,能源密集度多年来已明显下降。而消费者在加油上花的可支配所得越来越少。这些都改变了能源价格上涨的剧本。分析能源价格走高对经济的影响的框架需要更新。这并非父母那一辈会关心的能源问题。油价上涨的影响可能比许多人想像的要小。

#能源 #通膨 #支出 #下降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