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21校参加海科馆保育计画,带领学生孵育有活化石之称的海生类节肢动物「鲎」。(大成国中提供/陈梦茹桃园传真)
全台21校参加海科馆保育计画,带领学生孵育有活化石之称的海生类节肢动物「鲎」。(大成国中提供/陈梦茹桃园传真)

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復育有活化石之称的海生类节肢动物「鲎」,广邀全台21校参与,将保育计画深入校园,桃园市八德区大成国中是其中1所,目前復育率达6、7成,全校师生更协助取海水更换、细心照料,对活化石感到十分惊奇。

策画人卫生组长吴念慈表示,8月从海科馆取回100颗鲎卵及10尾小鲎,校内选出1个班级为「鲎母班」,贴身照护鲎的生活起居,如换水、喂食、量测大小等,加上其班导为生物老师,更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而其他的学生则可利用空白课、班导课、下课时间参观。

吴念慈说,虽然有21校参加鲎的校园保育计画,但没有几校将其做成生物特展,以国文诗词、公民领域、艺术表演结合环保,设计出整套的闯关解密活动,让学生有讨论、学习、猜题的空间,还有祭出奖品策略。

「鲎的照护其实没想像中简单!」吴念慈笑说,前几天大地震,水族箱的水都溅了出来,师生都好紧张,另外,鲎需要海水,虽然可以购买海盐来混制,但为了有更自然海水,连假期间更曾向师生招募海水,许多人出门玩顺便带了不少回来。

8年级学生陈姿佑表示,这是第1次看到鲎,刚开始觉得牠长得很可怕,渐渐了解后才认知到海洋保育有多重要;8年级学生刘亭则呼吁大家一起保育海洋,在学校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鲎,她直呼「真的很新鲜!」

吴念慈说,学生们照顾鲎已有2个多月,11月要将鲎宝宝带回海科馆,海科馆也邀请长期照顾鲎的学生班级参观復育环境。

#班导 #参观 #海水 #师生 #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