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四大公投案投票日的接近,成为吸引朝野政党合纵连横、针锋相对的热门课题,以及包括疫情防控、气候变迁应对、经济纾困与通膨风险等持续性议题,既让各级政府部门疲于奔命,同时也让不同产业领域以及全民陷入不同程度焦虑之际,本月2日「全国家长会长联盟」公开呼吁,台北市议会应于本会期通过禁止电子菸、加热菸的「双禁」政策;以及行政院应儘速将「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送入立法院审查,明确禁止电子菸、加热菸的倡议。相对于其他热门议题,前述双禁政策却陷入无法引发各方关注的困境。更遑论其诉求能否被接受,以及何时才能落实,无疑将成为充满不可知的变数了!
论及「全国家长会长联盟」何以会在此时此刻提出令外界感到突兀的「冷门」议题,与其批评他们「不识时务」,其实更应正视这些家长群体们「心所谓危,不能不言」的焦虑感。
没有错,家长群体们之所以倡议透过修改「菸防法」,落实「双禁」电子菸与加热菸,其实并非凭空想像的无中生有之举。根据「报导者」的专题报导,台湾是在2014年才首度出现电子菸的专卖店,但到2019年短短的五年之间,卫福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未成年的国高中生之电子菸使用者已经从3.3万人快速增加到5.1万人。而到了今年,併同加热菸的使用者,全台已有7.3万名青少年深陷新型菸品的危机中。
因而继「全国家长会长联盟」之后,长期投注于反对所有具毒害性与成瘾特性的菸品之贩售与使用的「董氏基金会」,也在9日发布新闻稿,强调菸害防制法的修法,不只应双禁电子菸及加热菸,也应该纳入「禁止加味菸」,以阻绝台湾未开放的各种各样新型菸品,併同终结已合法盛行百余年的传统纸菸。由基金会主导成立的「台湾拒菸联盟」,强调只有贯彻到底,「才能预防台湾年轻人沦为新瘾害世代及确保国人健康」。
进一步检视「董氏基金会」之所以在过去38年来不改初衷的坚决反对所有菸品,最新的凭据就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公布的「2021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菸草流行报告」,明白指出电子菸、加热菸其实都是有害的,并没有比传统纸菸安全,更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电子菸可以作为取代纸菸的戒菸工具。
更令人怵目心惊的是,「世卫报告」还指出,目前市场上的电子菸产品有约16,000种口味。电子菸商五花八门打着时尚口号从事行销,「正铺天盖地从网路世界在吸引着年轻人的关注。」根据一项全球系统调查显示,使用电子菸的20岁以下不吸菸年轻人,未来吸菸的可能性是电子菸或加热菸二者都不用者的两倍以上。
总体以观,「董氏基金会」过去38年来一步一脚印的结合产官学界,从教育、宣导、立法等多面向推动害防制工作,不只促成了「菸害防制法」于1997年完成立法及公布实施,迄今也让台湾减少了250万的吸菸人口。但是获致可观戒菸数据的同时,则是让传统菸商陷入营运困境。为了填补新的尼古丁成瘾人口,菸商于是透过各种管道强力推出各种新型菸品。先是从国外批货在夜市跑单帮摆摊贩售,进而则快速展店,甚至经由线上平台当起网红直播行销,短短几年间就在台湾催生出一块巨大的新型菸品市场。
而与此同时,由于「菸防法」已多年未修,法律条文规范不了电子菸的贩售。即使在2011到2019年间,卫福部国健署曾透过行政函释想以现有法条扩大解释来纳管电子菸,但反而引起电子菸业者与政府间的诉讼。尤其在2016年,业者不服台南市卫生局裁罚所提的行政诉讼,败诉方竟然是台南市政府。影响所及是让电子菸在台湾迅速成长,坐拥庞大的营业利益。
惩前毖后,国健署先是在2016年向立法院提出「菸防法」修法草案,但在菸商关说施压下却未能过关。2020年卫福部只好把「双禁」改为「一开一禁」只禁电子菸,但草案送到行政院迄今却仍未能定调。以致被质疑先是「立法怠惰」,目前则是「行政怠惰」了!
不论是立法怠惰或行政怠惰,都是立法院与行政当局不可承受之重。尤其行政部门有眾多当务之急需优先处理,现实上确有难以兼顾之憾。但是站在中小学生家长的立场,如果未能立法规范电子菸与加热菸,则其子女就有因误用而成瘾的风险,因此,苏揆再忙,与其奔走各地为四大公投发声,还是应正视影响全面而又深远的「菸防法」之修法进程,以免坐实了「行政怠惰」的歷史定位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