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李先生今年初发现睪丸变硬、变大,原本5月想求诊,因不会疼痛,加上疫情而一再拖延,直到肿到「下面一大包」,走路「卡卡」,10月才就医,检查赫然发现右侧睪丸已肿到14公分大,成5倍「巨蛋」,已严重压迫右侧睪丸,确诊为睪丸癌第1期,幸及时手术切除、搭配化疗,才「蛋」定人生。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男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鸿杰表示,李姓患者今年2月发现右侧阴囊变硬、变大,担心疑惑想求诊,但因疫情爆发又不想到医院,直到蛋蛋越肿越大,连走路都「卡卡」,姿势怪异被旁人指指点点,等疫情缓解一拖就5个月,到医院检查发现已肿5倍大,确诊罹患睪丸精原细胞癌第1期。

邱鸿杰表示,睪丸癌好发于35岁以下的年轻男性,先天性多为隐睪症造成;后天性可能因外伤、感染引起睪丸萎缩所致,通常患者会摸到阴囊有无痛性硬块、阴囊沉重感、腹股沟闷痛、下背痛等症状。

不过,睪丸出现肿块也可能是其他疾病造成,需由医师正确诊断。

邱鸿杰强调,所幸患者虽肿瘤相当大,但尚未转移至淋巴组织,术后接受预防性化疗后,后续进行定期追踪。男性平时可透过睪丸自我检查,例如正常睪丸约3至4公分,民眾可将食指与大拇指圈住睪丸,若睪丸比圆圈大,且触摸不会疼痛,但却有硬硬的感觉或不正常肿胀,可能是睪丸癌前兆,务必赴医检查。

邱鸿杰指出,通常第1期精原细胞瘤5年存活率高达98%,第1期的非精原细胞瘤5年存活率也有96%,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癒率极高。

#卡卡 #男性 #睪丸 #求诊 #阴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