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美元纸钞因印有林肯总统肖像,而被昵称为「林肯」。过去在美国,一张「林肯、通常可以搞定「汉堡+薯条+饮料」的平价套餐,但最近几个月来,因物价上涨的压力,多数汉堡连锁店取消了这个价位的平价餐,要不就是涨到6美元以上,要不就专攻10美元以上的高消费餐。这类通膨的僵固性几乎是永恒的,换言之,「林肯」可能再也买不到一份汉堡套餐了!

美国连续半年物价指数远超过4%,最近更是突破6%大关。迫使联准会主席鲍尔月初在国会听证会上终于改口,认为通膨比预期的更高且更持久,现在是弃用「暂时性通膨」字眼的时候。然而,货币当局的判断改变会导致缩表与升息的时间提早到来吗?

来自学界和舆论的催促压力逐渐升温。盛宝银行(Saxo Bank)最近公布2022年十大预测,也认为明年就是革命年,而通膨正是启动革命之钥,激发各种社会矛盾引爆的导火线。盛宝银行预测,美国通膨到明年底会升至15%,推动几轮「薪资升→物价升→薪资再升→物价再升」的螺旋式通膨上升。如果此景真的出现,人们对1970年的恶性通膨回忆将恶梦重演。

目前美国加油站油价已升了25%,租金平均升逾20%,民生用品价格也升了10至20%,连平价汉堡套餐的涨幅都超过20%。如果不是这波物价上升来势汹汹,美国政府恐怕也不会减少中国大陆货品进口的关税。3年前川普总统意气风发地对中国发动关税战,结果就是美国人民受苦。苛政猛于虎,错误政策不是没后果的。

就算通货膨胀率维持联准会的2%通膨目标,也表示每隔36年货币购买力就会削减5成。对高净值人士而言,这并不构成什么威胁,然而对于中低收入且无法坐收股价、房价上涨果实的大多数人而言,被剥削的购买力造成人们实质薪资长期下滑,反而拖低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拖累经济成长。

从2008年美国次贷风暴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印钞量化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一直延续至今,长达13年。可以说自手机世代有意识以来,几乎所有成熟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都是非常规的。

印钞规模带动的资产膨胀,附带引起贫富悬殊扩大。而物价指数又以生活成本指数等统计手段,使通膨相当大程度在指数中消失。例如,在指数中考虑品质调整,使得即使新产品价格不断提高,但在政府统计里却几乎没有变化。美国新车价格几乎是30多年前的3倍,但统计里只微涨了50%;而电视、电脑及周边产品反而比1997年便宜了9成。然而,1997年的电视、电脑是现在的消费者可以买得到的吗?所谓的低通膨,是不是欺骗世人的假象呢?

物价指数的构成严重失真,因为通膨早已让许多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去长年所谓的2%物价增长,在中等收入以下的人们实质感受来说,早就是10%以上的通膨!而疫情与贸易战引发的供应链中断,更让如今的6%,对广大庶民来说,动辄都是20%以上的恐怖世界!

如今,一张「林肯」终于解决不了一顿平价的速食餐了。哀哉,货币当局如不儘速改弦易辙,各种社会矛盾的引爆就差一支「番仔火」了!(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副教授)

#薪资 #物价指数 #美国 #汉堡 #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