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表示,受惠于疫情因素,电商平台销售畅旺也带动境内与海外网购热潮。不过,2021年1~11月海外进口包裹数量为5,666万份,相较往年同期约较低,但完税价格与税额却逆势成长,主要为我国近两年落实进口包裹实名认证制度,包裹价格逐步透明并课徵税负。

今年双十一购物季落幕,据关务署统计,以11月进口包裹报单数为619万份、年减8%,但完税价格为1,057亿元创歷年11月新高,课税金额24亿元则与2020年持平。

我国目前海外网购包裹主要以进口低价免税(完税价在2,000元以下)、进口低价应税(完税价在2,001元至5万元)形式入境。依现行规定,海外进口包裹价值在2千元以下免税,超过2千元则须课徵关税、货物税及营业税。此外,每人半年内仅适用六次免税包裹额度,第七次起皆课税。

关务署副署长彭英伟指出,实名认证上路前,报关业者多冒用人头将高价包裹化整为零或高价低报等逃税,包裹数多但课不到税。但实名认证比率逾八成且严查冒用人头,免税包裹数减少,完税价格与税额逐步透明化,顺利掌握税基。

彭英伟也表示,海关现逐步推动预报关机制,自12月起实施预委任报关机制,锁定四种业者如曾遭民眾检举冒名报关、海关主动认定疑似冒用人头者、异常大量进口、未回覆海关调查等,只要消费者未事先确认,其货物将卡关无法入境。

另海关自2022年6月起将实施全面预报关,未来民眾海外网购只要未填写预委任证明书,海关将一律不放行货物入台。

#完税价格 #进口 #免税 #海关 #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