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拜登总统上任以来,对华政策方针是既合作又竞争,同时要避免激烈衝突。可是,如何管控分歧,避免擦枪走火导致战祸,却是严峻的考验。

近日以来,拜登、习近平与普丁三国领袖分别透过视讯进行双边会谈,涉及中美对抗与两岸危机、俄乌对峙与北约东扩等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切。其中关键之一是美国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并面对中俄联手抗衡美国霸权的新局。

战略思想家杭廷顿早在1996年名着《文明的衝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了警告,「美国在亚洲的失败,主要源于亚洲经济财富的增长和亚洲国家自信心的增强」。亚洲依赖和从属西方的旧时代早已过去,而二战后西方占世界经济总量一半、控制联合国,并起草世界人权宣言的局面也成为歷史,西方对东亚的影响力已大幅度减弱了。

20世纪末,中国的政治领袖重回传统,体认到儒家乃是进步的根源,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诉求正在勃兴。亚洲国家抗拒西方在人权问题上施压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并将西方压力视为对主权的侵犯,必须相互扶持,团结御侮。而除了日本依旧坚持己见外,东亚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已是指日可待,「中华文化圈」逐渐成型了!

自从2019年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中国大陆与东协及欧盟的双向贸易大幅度增长,分居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前两位。东协各国不但婉拒美国的「反华」要求,并且积极加强对华关系;相对的,中美贸易额却落到第三位。川普提出的关税制裁不但箝制不了大陆的经贸发展,反而造成自伤,成为拜登政府的难题。

杭廷顿指出,亚洲人相信东亚将保持经济增长,而且会超过西方!亚洲人相信自身的文化明显优于颓废的西方,并坚信价值观和体制的效力,其中包括重视权威、家庭与集体价值,尊重等级制度;保全顏面、避免正面衝突;并强调「国家高于社会,社会高于个人」。至于西方重视的个人权利和利益,反居次要地位。

对东亚民眾来说,成功关键主要是强调集体而非个人利益,唯有强大的社会才真正是普世的。亚洲人倾向以百年和千年为单位来盘算社会的演进,把扩大长远利益放在首位。这种认知态度与美国的基本信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人普遍不信任政府、反对权威,强调分权制衡、鼓励竞争;而且倾向于忘记过去,集中精力尽可能地扩大眼前的利益。

华人世界的文化共性也促进了经济参与和社会繁荣,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文化和经济实体,并且将逐渐变为政治实体。这是美国人不得不正视的中国制度与中国经验,同时也是许多台湾人赖以生存及繁衍的「中华文化共同体」。

究其实,以汉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恰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为轴心的「五眼联盟」相类,反映了在不同文明体系之间迥异的价值选择。但迄今为止,美国依然坚持只有美式价值观才是唯一的选择,而且认定美国依然拥有足够的实力左右亚洲社会的政策与发展。但衡诸现况,这毕竟只是拜登团队的遐想,而杭廷顿当年的评估和警告,却更逼近21世纪的现实。

(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利益 #杭廷顿 #东亚 #拜登 #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