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议题,减碳已是国际共同目标,各行业都提出自己的减碳策略,如部分国家推行计程车共乘、媒合同路线乘客搭同辆车,既能达到环保,还有助纾缓都市的交通壅塞。国内市场讨论共乘已是4年前,这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又衝击民眾与陌生人共处一车的意愿,业界分析,政策不冒进、市场未成熟,都让台湾社会对共乘无法有更深的认识。
2018年大陆滴滴出行进入台湾市场,曾提出「顺风车」的共乘概念,因为是以白牌车「顺便」载客,被交通部认定走漏洞,遭开罚不久后便被下架。3年多来,国内仍没有讨论共乘的声音,也没有业者愿意推出该服务。
有计程车业者分析,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是最大的阻碍,消费者是否愿意与陌生人共乘一车,是很大的问号。其次,国内运输业百家争鸣,消费人口分散,旅客数量、热门路线的数据建立不易,让业者无法掌握产品推出后是否受到欢迎。
此外,国外推共乘服务的地区,大多是市场上的计程车供不应求,台湾则是供过于求,在叫车不难的情况下,若再出现共乘进入市场,也得考量小黄司机的感受。
交通部路政司表示,北捷剑潭站到文化大学间,早已推行计程车共乘服务,帮通勤学生省下交通费。但目前法规仅让计程车在核定路线或区域内共乘营运,剑潭至文化大学路线是经过核定,与一般认知任何地点都能上车的共乘确有差距。共乘媒合在现行科技下可以做得到,但重点应回归旅客接受度。如有业者想尝试,需由地方政府先试办,从实务面评估服务可行,想讨论扩大、甚至完全松绑,再到中央讨论政策面与法制面作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