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与连接线束大厂信邦,在董事长王绍新带领下,以MAGIC五大产业为主轴,包括医疗及健康照护(M)、汽车及航太(A)、绿色能源(G)、工业应用(I)、通讯相关(C)。转型有成跳脱消费性市场,信邦过去十多年营收稳健成长,他表示,量大、低毛利、竞价不是信邦的强项,唯有以客户为核心的深度服务,才是价值所在。以下是访谈纪要。
问:信邦的转型歷程为何?
答:最早是在2003年的产品转型,当时信邦做了很多消费性产品,但眼看笔电、液晶电视等产品的连接器,开始走向标准化,毛利率逐渐下滑,同时大陆竞争者也开始崛起,于是下定决心要做出改变,三个月内切断所有消费性电子订单,开始跨入工业型、客制化的领域。
接着是2009年,在组织上做了蛮大的转型,信邦在北京、江阴、桐城等地设有工厂,每个地方都有总经理,各有各的想法、各自为政,接单给他们生产还未必要做,各厂之间的合作也不顺畅,因此决定以事业体为单位,排除掉个人想法,不论在哪里接单生产,从採购、销售、工程等各种程序都会涵盖在里面,唯一目标就只有以事业体为中心,想办法把订单交货出去。
最后是2012年,在工业累积很久后,本来大概有将近11个BU,不过分类一下,大致可归纳为医疗、汽车及航太、绿能、工业、通信等几项产品,正好就组成了信邦现在常说的MAGIC。
解决客户疑难杂症
问:消费性、客制化,这两类产品最大的差异?
答:如果是单纯消费性产品,只要价钱低个3%、5%,就能接到订单,但客制化的门槛很高,开发时间非常长,还记得当初转型做工业的第一个客户是在纽约Long Island,那时候样品已经ok了,但前后快一年才正式接单,还有像医疗器材、风电领域具领先地位的GE,我们也很早就开始接触,但来回三年才接到第一张订单。
再来是产线不同,工厂内部需完全改变,别人接单都是几百万、几千万计算,我们也是几百几千,只是没有那个万,所以在信邦厂里看不到流水线,因为没有任何标准品,每个都是少量多样、客制化,每个客户需求都不同,做完这单下一单又是全新的挑战。
低轨卫星、绿能照样拿手
不过信邦最强的优势还是在服务,20年前就成立研发单位,这在线束厂几乎看不到,秉持以客户需求为最重要考量,任何条件都尽量去满足,任何疑难杂症就来找信邦,服务得深、又服务得广,让信邦从早期连接器、连接线束,一路做到PCBA、整机组装,而客户的黏着度也很高,平均都合作超过十年,且新产品开发都会先找上我们。
问:目前市场主流的几项题材,电动车(EV)、低轨卫星、元宇宙,如何看待这些产业前景?
答:信邦投入汽车超过15年以上,以前是做倒车雷达系统,凭藉专注讯号传输和大电力这两个领域,EV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夯时,我们就已经打进去不少电动车客户的充电枪和充电桩,不过充电桩会抢到客户的生意,所以现在EV相关产品主要是以充电枪跟车内的高压线为主。
至于信邦的优势,电有分直流电、交流电,规格又还有分欧规、美规、中规,场景还可分家用或公共,我们通通做得出来,就看客户需求在哪,信邦都能提供不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350安培以内信邦都没有问题,也正在往像是大巴士用的500安培迈进。
低轨卫星部分,这类的线材规格非常非常高,尤其极端温度的适应,从火箭发射的高温,到进入外太空后的低温,材料是不小的挑战,目前信邦有供应卫星上的太阳能板充电线,未来航太、卫星领域也是持续布局方向之一,其他新产品、新客户都有在开发、接触中,信邦有信心提供客户价格优势且稳定供货的产品。
技术雕琢 创研发巅峰
元宇宙方面,元宇宙属虚实整合,软体、硬体相互搭配的领域,该产业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不过信邦很早就介入很多VR/AR相关的穿戴装置,这些产品要求也是不简单,他的线材要够轻、够软、同时还要保持强韧,客户曾要求以跳绳的方式去测试线材不能断。
若论元宇宙前景,主要还是看未来市场发展状况,若市场接受度高、变成标准品,就不会是信邦锺意的项目,当然客户需要高质量的客制化服务,信邦还是乐意去做,简单来说「疑难杂症欢迎,杀价则免」。
问:绿能也是近期很热的话题,信邦布局为何?
答:节能减碳的趋势明确,许多科技大厂纷纷提出供应链逐渐达成碳中和的要求,出于对地球保护,未来需求持续看好。而信邦踏入绿能十几年,全球前十大风能系统厂有九家是我们客户,也是全世界最太阳能大厂合格供应商,信邦将持续提供系统厂稳定、可靠的线束。另外,像日前帮淡江大学在屋顶盖太阳能板,是由信邦策划的专门团队所提供,从设计规划、零组件採购、工程安装,到后期维运,一手包办,锁定国内企业、机关、学校未来绿能发电的需求,该团队也会慢慢发展成为信邦另一项成熟的服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