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荒未解,鸭肉也面临短缺!去年受新冠疫情衝击,许多餐饮业歇业导致鸭肉需求下降,原物料高涨也拉抬饲养成本,许多农民自发性调节种鸭产量,但今年疫情趋缓消费力回温,产能跟不上民间需求,生产端表示,恐怕到了中秋节供应量才有望回稳。
中华民国养鸭协会荣誉理事长林政德表示,去年本土新冠疫情爆发,许多餐饮业歇业,市场销售下降使得鸭肉滞销,许多农民为避免成本持续支出,因此都自发性减产。
中华民国养鸭协会理事长陈自成进一步说明,不只去年疫情严峻时餐饮业面临寒冬,加上饲料价格大涨,许多农民在去年中秋节后调节种鸭的淘汰;今年因为新冠疫情趋缓,外卖人口随之增加,产量一下子来不及跟上,因此造成鸭肉短缺,然而肉鸭抵抗力较好,受禽流感疫情影响并不大。
陈自成表示,原物料涨幅已达40%,后端商品肉涨幅更高达50%,从蛋到小鸭要1个月,小鸭到肉鸭最起码也要2.5月,假如一天缺口10万只鸭,不可能一天就有10万只小鸭出来,一定是循序渐进产出,以一般养殖75天可屠宰上市来算,鸭肉要正常供应很可能要到中秋节。
有餐饮业者表示,到货鸭肉量不足,相关料理不得不再次涨价,但多次涨价已让不少客人抱怨,相信国内很多店家都碰到相同的困难,只希望供应尽快回稳。
养鸭业者表示,所有农业政策的形成一定要产、官、学一同参与论述,农业政策一定要与时俱进接地气,但业者意见往往没有被纳入,政府实在应该给业者一套说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