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单纯家庭主妇的潘玉燕,为了4个孩子当起导护志工、保护学生上下学,接着摇身变成了「故事妈妈」;孩子长大后,她将重心转移到社区里,成为长辈们口中的「小燕子」,说学逗唱样样精。潘玉燕戏称自己「老少通吃」,但在大家眼里,她就是改变隘寮社区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

当初为了孩子接触校园志工,随着孩子一个个长大离开校园、社区,社区突然说要发展照顾长辈的关怀据点,整个志工队便转往社区,从此开启农村再生的第一步。

一开始活动场域选在大庙榕树下,几把大伞、数张椅子便上起课来,眾人边做边学,带着长辈运动、学习,为增进课程内容,志工们也尝试上网找资料、寻资源。

潘玉燕笑说,她当时是个电脑白痴,但有着不服输的勇气,一个人到县政府听说明会、上社区培力课程,知道网路上有公部门经费能申请,就从开机学起,接着写计画,慢慢「养」大社区规模,「我现在还是一指神功」。

外界看着一群不到20人的志工娘子军,总觉得难成气候,但随着据点愈发蓬勃,还出现「她搞据点是为了选举,不是要服务长辈」的耳语,三人成虎的威力,瞬间瓦解志工团队,最后只剩她一人。潘玉燕说,这是她人生最低谷的时刻。

但难过没有多久,潘玉燕立刻又武装自己,坚持做对的事,几年下来从不参与政治,也让外界感受到她的诚意,志工姐妹慢慢一个个回到团队,重新凝聚的力道比以往更强、也更紧密。

潘玉燕坚定地说,发展社区产业除了照顾地方长辈外,更要打响隘寮社区的名声,过去没人知道隘寮在哪里,甚至比不上仅一溪之隔的三地门,从今开始要让从隘寮走出去的孩子,勇敢说出自己家乡的名字。

#隘寮 #据点 #志工 #关怀据点 #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