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股2022年备受青睐?主要是因为货币政策的激励。2021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先是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再来下调一年期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2022年1月,连被视为房贷利率基准指标的5年期LPR,也由原本的4.65%调降为4.6%,儘管仅调降五个基点,但这是5年期LPR继2020年4月之后的首次下调,在政策风向上极具意义。
这代表房贷利率下调的趋势已然展开,也确立官方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趋松的态度。目前各家银行几乎都陆续跟进调降房贷利率,房贷额度不但比过往充足,放款速度也明显加快,有利房地产市场销售。
存准率与利率双降,除了可刺激实体经济外,也使得投资人对于银行股的信心重新回暖。加上过去半年成长股普遍跌幅较大,资金也顺势逃到金融股等价值股避险。
另一方面,银行股最近纷纷缴出不错的财报。根据银保监会数据,2021年第四季整体商业银行净利润年增17%,净利差也较前三季提升,显见银行获利持续改善。
目前经济处于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的阶段,不管是社会融资,或企业信贷都已见到优于预期的成长。加上财政政策发力,基础建设持续投资,银行资产品质跟量都有提升的机会。银行具备低估值优势,基本面又有获利回升的支持,自然推动股价上涨。
不过跟银行股相比,保险股却表现平淡。尤其2021年,堪称是保险股过去十年中最黑暗的一年,全年跌幅近四成,仅次于教育股。
主要因保险业的新保单多半都是由业务员亲自拜访客户而来,但地方政府对于防疫控管相当严格,业务员无法面对面拜访客户,自然很难带进新保单,保费收入也就不容易增长。
其次,2021年有各式各样「惠民保」等创新产品上市,这是一款由政府主导、保险公司承保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用来作为基础医保的互补。投保门槛低,保费也低,但保额较高,从2020年推出以来,就成为极火爆热门的健康险。
但这种产品对参与的保险公司来说,不但理赔风险高,保费可能会入不敷出,也对原本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重大疾病险形成排挤效应。
很多人保了「惠民保」,就不愿再增加其他医疗保险支出,业务员要卖新保单难上加难。
加上股债市不佳,保险公司自有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也跟着缩水,股价也就难有表现。
不过经过2021年大跌后,保险类股的平均估值已处于歷史低位,投资人对保险股获利及资产风险的忧虑,也几乎都反映在股价上了。
一些保险巨头也透过股份回购,提振市场信心,例如中国平安1月就回购了人民币39亿元,占股本0.42%。
2022年保险股有望否极泰来,一方面是资产投资收益率可望回升;另一方面,资管新规2022年起正式落地,标榜保本的理财产品必须退出市场,当前唯一可以保证收益的金融产品,就只剩下保险,故在资产配置上的吸引力也相对大增。儘管是否为转折点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在短期利多刺激下,有估值修復的机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