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府为了提升臺湾整体旅游友善的环境,以国家风景区管理处为平臺,推动观光圈联盟组织,整合跨部会资源,将旅游过程中的食、宿、游、购、行等相关产业融入为在地特色,2021年择定东北角、参山、日月潭、阿里山、云嘉南、西拉雅、大鹏湾等7个国家风景区管理处推动观光圈示范计画,以跨域共享、品牌形塑、创新游程、数位转型、精准行销等五大面向,组建10个观光圈平臺,以推动与宣传在地观光。
观光行销的推动常与政府部门投入的旅游资源有正向关系,当政府部门投入旅游资源愈多,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会愈兴盛,而当旅游过度火热时,政策上也可以透过课徵旅游税(Tourist tax)或城市税(City tax)以资助基础设施建设或调节过度旅游的现象。
例如罗马2011年的城市税、马来西亚2017年的旅游税、日本2019年的国际观光旅客税、德国2019年的文化税或床位税等。然而,官方的资源投入固然重要,但旅游资源的投入并非源源不绝,更需要民间力量协力合作,才能规划更精致的游程,也就造就了在地观光圈平臺的建立与产业联盟的组织与发展。
「观光圈」重新定位旅游
「观光圈」的正式名称为旅游目的地行销组织(Destination Management/Marketing Organization;DMO),推动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在地观光,结合住宿、餐厅、景点、活动、交通、导览、伴手礼等各种旅游元素,召集相关利害关系人,建立跨域联盟的行销组织,藉由学习、观摩、分享与讨论,重新界定新的旅游生态体系及建立在地观光品牌与产业价值。
我国观光圈政策的推动主要也是向日本取经的经验,日本观光圈的发展,主要是小泉纯一郎为了实现观光立国的目标,于2006年推行《观光立国基本法》,2007年制定《推进观光立国基本计划》,2008年制定及实施《观光圈整备法》,期许能将日本建造成一个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引人入胜的旅游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日本DMO採用登录制度,依据存在目的与任务、各层级的观光区域,分为单一地区型DMO、跨地区型DMO、跨地域型DMO,登录时需要具备的要素包括:1、区域内的各利益相关业者达成共识来打造观光圈;2、同时制定策略、设定KPI,建立PDCA流程;3、取得法人资格,建构决策组织;4、 具备数据收集、分析等能力。
在地观光圈发展策略
我国观光圈发展一开始仍由官方主导,督促各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协助在地成立观光产业联盟,期许透过风管处整合在地组织、产业伙伴,组成区域观光产业联盟,确定主题品牌观光产品,分成景区整备、国内旅游及国际行销等三面向执行。有关在地观光圈发展策略,建议如下:一、建立在地产业资料库以全面掌握在地产业的发展;二、 开展观光圈旅游暨产业联盟筹备工作进行分工;三、建立服务导向为中心的理念链结供需双方利益以取得最大共识;四、设定愿景及目标、有技巧、有深度的步骤来达成任务。
观光圈的组织是由旅游及在地产业相关利害关系人所组成,发展策略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建立联盟组织运作机制以确保持续稳定的运作,最困难的工作是建立互利共荣的观念来建立共享愿景、戮力实践,在后疫情时代预先做好准备,方能重新开创产业立家、观光立国的新局面。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