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中常委选举刚落幕,此次选举是由2016位全国党代表,以限制连记的方式选出29位选任中常委,再加上若干名由党主席钦定的指定中常委,组成党内最高的权力执行机关─中常会。其将主宰国民党2022年地方选举、2024年总统及立委选举的提名权。

回顾整个选举过程,可谓歹戏拖棚。从选前不断传闻候选人透过请客吃饭、送礼绑桩等组成「换票联盟」,到当选名单遭舆论批评,即可知此次选举不但没有替国民党加分,反倒再次重创国民党形象。

细看此次国民党中常委当选名单,除了获得第一高票的傅昆萁形象极富争议性之外,对国民党更大的警讯则是有过半的当选者根本没有真正参选过任何层级的选举;若再加上卸任民代,人数更是超过当选名单8成以上。何以多数不具民意基础者,却可以在党内选举中轻易胜过连任多届的区域立委或明星立委?这难道不是透露出党意与民意有极大的落差?倘若国民党仍持续忽视此一警讯,未来党意与民意恐产生更大的脱节!

国民党党代表之所以会选出与民意有极大落差的中常委,最主要的关键就在于党内的选举方式,至今仍採用不符合时代潮流的限制连记法,让每一位党代表可以投复数名额的候选人。以此次中常委选举为例,每1位党代表至多可投给15位候选人。此一奇特的选举方式,意味者每1张选票,透过彼此换票的方式,最大效果可以将选票影响力放大15倍,自然给予派系、金牛绑桩与筹组换票联盟的诱因。

除此之外,国民党另一个与时代潮流脱节的选举规则,则是即将适用于年底地方选举提名的新人加权与为党贡献的加分制度。近年来,由于国民党普遍不受年轻选民青睐,党籍民代也普遍不愿配合党进行动员或造势,使得国民党特别于年底的提名机制加入新人加权与为党贡献加分。希望透过制度拉拢年轻人与凝聚党籍民代的向心力。国民党此举虽是仿效民进党,但国民党却未深入了解两党本质上的差异,依样画葫芦的结果恐适得其反。因为真正的选举并不会特别针对新人给予保障名额或是加权。

如今选举的现实,早已不是威权时代国民党提名就是当选的保证。国民党未考量社会现实,硬是要依照迥异于正式大选的选举规则提名候选人,最终势必遭受民意反噬,恐落得全数败选,甚至让出最大在野党宝座的惨况。事实上,政党提名的参考依据与方法,最好是接近真实的选举制度并排除各种人为不当的干预,否则,即便新人通过党内初选,最后也无法赢得大选。

国民党须了解问题关键,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得年轻选票青睐,主因是国民党提名的年轻人多半是政二代,而不是没提名年轻人。至于派系问题两党皆有,但唯独国民党派系勇于内斗而怯于外战。倘若国民党仍只学民进党的皮毛,重返执政将永远只是宣示性的空话。(作者为智库研究员)

#当选 #党内 #新人 #国民党 #中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