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方建议与压力下,国军施行14天新制教召,但前参谋总长李喜明并不看好现行后备教召制度。他认为每次被徵集回来训练的成员都不相同,期望召员立即培养默契,形成战力,恐怕是过度的期待。他主张成立「国土防卫部队」,他认为,在俄乌战争实例中,证明他的想法可行。

短期训练按社区编组

陆军六军团步兵第206旅「新制14天教育召集训练」昨天迈入第9天,虽是周日,并未休假,照样操课10小时。召员实施「60迫炮训练模拟弹射击」,透过实地操作,提升后备部队临战能力。蔡英文总统与国防部皆认为新制教召可行,将继续执行。

李喜明近日接受《今周刊》访问说,近年他一直建议台湾应该成立「国土防卫部队」,招募爱国、爱乡、爱土,却不愿意长期待在军中生活的青年,按社区为基础予以编制组织,以现役特战部队官兵担任核心干部,定期实施轻武器射击及战伤急救等重点短期训练,平时代替国军负责地方灾害防救,战时则以小部队、独立机动作战方式,同正规部队实施国土防卫作战。

俄乌战验证以小搏大

他认为,台海防卫作战,若在海空方面都无法有效拒止而让共军成功登岛,台湾的地面部队将是最后一道防线,参考乌克兰抵抗俄罗斯的经验,可以看到很多俄军的坦克、直升机,都遭到标枪飞弹、刺针飞弹这类轻装武器反击而损伤惨重,这就是不对称战争的实践。在乌克兰使用这些武器抵挡俄军入侵的并非全是正规军,还包括大量的「国土防卫部队」。

李喜明说,国土防卫部队和现行的后备动员体制并不相同,现在的后备教召机制,期望每次都互不相识的召员能够立即培养默契形成战力,恐怕是过度的期待。

地面部队採分散作战

他说,国土防卫部队可以固定的编制及任务,让每支机动部队负责防御一个熟悉的社区环境,只要会操作刺针飞弹、反装甲火箭、轻型兵器等这类轻便武器,藉着地形熟悉的优势,就有能力打一场机动、分散、存活的作战,只要地面部队能够持续维持作战能力,中共就无法取得最后胜利。

#新制 #训练 #李喜明 #作战 #教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