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能源车相关企业
大陆新能源车相关企业

新能源车产业夯爆,大陆的车企陷入人才不够用的窘境,超长竞业协议、校园抢人已成为企业最新招数。

新能源车成为全球浪潮,各家企业纷纷加码押注该领域,在大陆不但有老牌传统车厂转型研发新能源车,也有不少新创车企投入,更有像是小米等研发手机、物联网起家的公司也转战汽车,百家争鸣下,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究竟有没有这么多人才供车企使用。

近几年薪水大幅调涨

各家车企推波助澜抢人下,在2020年、2021年汽车相关人才已经大幅涨薪,各家车企争先恐后进行挖角,除了传统汽车相关人才外,涉及AI、自动驾驶的技术工程师同样受到追捧,成为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标的。

该状况延续到2022年,据DT财经整理的数据,2022年春节后第三周的十大高薪行业里,汽车制造排名大幅窜升,从2021年同期的不到前20名,一举挤入2022年的第10名,平均薪资水平达到每月人民币(下同)14,338元。与自动驾驶相关的AI人才的平均薪资水平更达到每月23,960元,超越高级管理职业,从2021年同期的第二位上升至2022年的首位。

不过经过近几年的高薪挖角厮杀,大陆车企的抢人大战已经悄悄开启第二幕,例如在2021年8月时,长城汽车传出一份超长的竞业协议企业名单,离职员工在协议有效期内不能入职名单内的130家企业。

陆媒汽车产经引述业内人士说法称,无论是传统车企长安、吉利、比亚迪,还是新兴的蔚来、小鹏、理想,甚至是新入局的小米等,几乎所有车企都有竞业协议,且现在各家企业都在持续「完善」该协议,要覆盖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企业、网路汽车及其他有关联领域的公司。

像是小米一宣布要进军汽车制造时,小鹏就第一时间将小米列入竞业协议之中。上汽集团的竞业协议名单中,甚至还有旗下合资的新品牌智己汽车。车业人士表示,过去公司不一定会启动竞业协议,但现在方针几乎是肯定会启动,反映出行业的竞争程度。

无数汽车企业、加上电池大厂之间的角力、各家网路科技企业虎视眈眈汽车大饼,使员工们各个喊苦,离职后几乎被断到没有任何路,一位前华为汽车BU员工表示,部门签的竞业协议涉及主机厂、车厂、网路公司,几乎涵盖求职页面的半壁江山。

徵才门槛一直降低

此外,鑑于挖角人才薪资高昂、竞业协议下越来越难挖角等背景,这些车企也开始将眼光放在大学、研究所毕业生。报导引述汽车工程相关科系学生说法,许多学长都说近几年行情特别好,过去要求很高的中外合资车厂也一直降低门槛,深怕抢不到人。

有毕业生表示,3年前一汽-大眾(福斯)曾经不收车辆、机械学生,只招聘网路、资工人才。但2022年,所有车企对于自动驾驶、电控、电池、马达人才的需求量都很高,过往只能进传统研发的毕业生,现在都能去智慧三电研发。过往只能做设备的毕业生,现在都能被找进研发。只要稍微跟自动驾驶沾上边,几乎所有车企都抢着要。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车企也不断提高的毕业生的薪资,新一届毕业生的offer待遇肯定都较过去还好。但该状况也让各界反思,车企会否因为急于抢人,反而降低产品品质。

#企业 #协议 #汽车 #研发 #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