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股市3月剧烈震盪,上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出「稳定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市场、稳定资本市场」的「三稳信号」成功救市,处于股市震盪颱风眼的中国网路科技公司,也在政府救市的行动中获得喘息空间。网路科技公司不仅是中国经济创新的重要动能,而且是大量雇用年轻尖端人才的产业,对于大陆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稳锚的效应,大陆的监管单位如果能够稍缓整顿的脚步,相信有助于稳就业、稳消费、稳金融的多重政策目标。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在3月15日发布声明,派驻工作督导组进入豆瓣网的办公室,网信办去年就对北京豆网科技屡次出现法律或法规禁止发布与传输讯息给予警告与惩罚,还因为判定豆瓣网违规情节严重,约谈该公司的高管。显然豆瓣并未满足监管单位的要求,才会导致网信办派驻工作督导组进驻现场监督。

豆瓣不是政府新一波强化整顿的唯一案例,今年开年之后,各大互联网公司继续传出强化整顿的重大案例,腾讯旗下的微信支付,因为违反中国人民银行的反洗钱相关规定,使得包括赌博等非法交易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平台转帐与洗钱,可能面临超过人民币1亿元的巨额罚款。

2月18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单位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復发展的若干政策》通知,以降低餐饮业的经营成本为由,「引导」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调降外送费用;央视播出反贪腐纪录片《零容忍》,蚂蚁集团再度成为片中指涉的对象。另外还有多项正在研拟中的新规定,包括要求主要互联网公司,未来的重大投资案必须获得相关监管单位的核准,进一步限制网路巨头投资新产业、扩张生态系的空间。

新一波的强化监管,成为触发3月上旬中国股市重挫的杀盘引信之一。强力监管对于互联网公司的市值带来重大衝击,2020年11月互联网监管启动的初期,香港恒生科技指数约在8,000点左右,2021年2月17日来到高点10,941点,此后就开始长达一年、几乎是45度角的下挫,到3月这一波,恒生科技指数一度跌至破3,472点,自强化监管起算跌掉近六成,若与一年前的高点相较,跌幅更深达七成。

强化网路监管造成科网股股价集体崩盘,受到衝击的主要是股东、特别是孙正义、新加坡政府基金、以及美国的私募创投基金,另外就是获得员工配股的公司中高层经理人,理论上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直接的衝击,例如去年命令外送平台提升对外送员的员工福利,伤害股东的同时却照顾到数以百万计的基层外送员;今年要求外送平台调降服务费,也是将股东的利益拿去照顾基层餐饮服务业,北京政府在利益权衡的天平上,显然採取了牺牲股东、照顾员工与服务使用者的策略。

但是,公司市值的崩盘并非仅仅是股东的损失,举例来说,政府强力整顿教育培训业造成整个产业崩盘,最大的补教集团新东方的股价跌破1美元,仅剩高点的5%,市值仅剩19亿美元,其次高途跌掉98.99%、好未来跌掉98%、瑞思教育跌掉97%,都是随时可以倒闭的公司了。教培业的整顿造成数百万从业人员失业,也影响到全国各级城镇房地产的出租、周边服务餐饮行业的大幅紧缩,对于实体经济面的影响,难以估算。

更重要的是青年失业的问题已经逐渐浮现,本报上周报导大陆电商巨头阿里巴巴自2021年底以来陆续裁员,其中生活服务领域的事业单位、以及创新部门是重灾区,裁员高达三成,被监管单位要求降低服务费的饿了么、口碑网从元月至今持续裁员约两成;腾讯也同样传出大量裁员计画,影音媒体和搜寻部门可能裁撤15%人员,目标是35岁以上员工,腾讯旗下云端与智慧产业业务和平台与内容业务部门的裁员压力最大。

香港《南华早报》也以罕见的篇幅报导龙头网路公司裁员的压力,这份媒体属于阿里巴巴集团,却主动触及敏感的青年失业问题,显示行业的压力已经浮现到不容忽视的地步,报导指称网路科技产业原本是中国最能创造就业的部门,如今却笼罩在人事冻结与大量裁员的阴影中,甚至引发对于失业海啸的恐慌。

青年失业在大陆属于敏感议题,即使是官方统计,16岁到24岁的青年失业率也从2020年底的12.3%一路上升到16.2%,最新的统计2022年2月也还在15.3%的高檔,而5月起将有1,000万名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这群大多出生于2000年后的千禧世代,一出社会就遇到乌克兰危机与严管互联网造成的经济逆风,是必须正视的挑战。

我们期待大陆能够减缓对网路科技公司的整顿,中国经济的稳定是全球稳定的重要基石,互联网产业的整顿固然是国家重大目标,但是稳就业、稳消费与确保经济依序前行则是更迫切的任务,踩稳脚步才能进行最有效益的改革。

#稳定 #裁员 #整顿 #强化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