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地权条例修法在即,产学界认为应先厘清这一波房价上涨的原因、再针对原因解决问题;锁定预售市场打炒房,未必符合比例原则,形同「拿大炮打小鸟」,政府若为选举等因素打房,可能让房市遭到更不合理对待。
中华民国不动产开发商业同业公会全联会理事长杨玉全表示,平均地权条例修法草案,将为自由经济添上一椿负面教材,效果不一定彰显,却会殃及无辜百姓,期盼政府修法更周延,审慎全盘考量。他指出,房价上涨的因素包括缺工严重、建材上涨、土地难取得、造价大涨等,加上税负沉重、选择性信用管制都让成本提高,造成房价上涨,政府一味从末端打房,最终只会对中小建商、购屋民眾衝击更大。杨玉全建议,政府应助年轻人购屋,降低其生活支出,除广建社会住宅外,应统筹歷年房地合一税收,专款专用于首购贷款利息补帖,才能对症下药,让人民感受到施政效能。
康克尔国际法律事务所赵文铭表示,预售市场热络,主要来自市场预期房价会涨,但买方没有充足自备款,于是转往预售市场。然而在预售屋纳入实价登录后,实登反成为政府认证的「房价保证」,加上预售市场的高杠杆,让本来只能炒一房的,变成可以炒更多房,因此他建议可考虑取消预售实价登录、等交屋再揭露,避免进一步助涨房价。
真理大学法律系教授林家祺表示,房价会涨主要来自供给和需求的问题,国内绝大多数购屋者买房需要贷款,透过升息、限制贷款来抑制房屋需求和提高成本,应该更为有效。
文化大学都市计划与开发管理学系系主任徐国城表示,政府在房市的应扮演「二个防止」、「二个避免」的角色:防止投机、防止弊端;避免百姓成为最后一只老鼠、避免市场崩盘引发金融危机。因此,政府作为应在「打炒房」、「抑制不合理房价飙涨」,而非「打压房市」、「抑制房价成长」,过去几年政府推出实价登录、房地合一课税、兴建社宅等政策,但房市仍持续热络,到底是因为投机风气盛行?还是因为整体经济活络、海外资金回流、营建成本上涨所致?值得主政者深思。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