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住上海浦东洋泾大道附近的台湾民眾,4月4日第一次收到政府发的物资礼包。(住上海台湾民眾提供)
一名住上海浦东洋泾大道附近的台湾民眾,4月4日第一次收到政府发的物资礼包。(住上海台湾民眾提供)

上海疫情未见趋缓,连续多日单日破万病例,足不出户政策下,许多市民三餐已成问题。多位在上海的台干、台青受访直言物资严重缺乏,「买不到吃的,真的很怕饿死」,且一次次群聚核酸检测,更增添染疫风险;住在上海的资深台湾艺人李立群,9日更透过抖音发声,点名一社区已出现「没米下锅、孩子在饿肚子」的情况,呼吁当地居委、志工或是保安过去看看。

一名在上海工作的台湾民眾小光受访表示,自己住的大楼位在上海浦东洋泾大道附近,是最早就开始封控的大楼,3月10号到迄今已一个月,每天的物资来源只能依靠外送平台,「每天早上准时调闹钟6点起床抢购美团、叮噹上的物资,但常常下单200元(人民币,下同)的东西,最后只剩90元能结帐」,也经常抢不到任何东西,「买不到吃的,真的很怕饿死」。

小光说,社区偶尔会出现居委会代购的蔬菜包大礼包,一包50元,内容物不能选,他是到本月4日才第一次收到政府的「物资礼包」,包括一包900克的麵条、一罐午餐肉、一包火腿肠、三条小黄瓜,以及一罐牛奶。他期盼当地政府能赶紧发放物资或提供安全的购买管道。

另一名住在同一社区的民眾大伟说,小区内大概有100栋大楼,估计有2千人,现在社区做核酸检测一次安排三栋的人,动线混乱,人跟人之间也没有保持安全距离,虽检测揪出许多确诊者,但也可能在做检测的过程中又再次传播一轮,「我们小区从4日全民核酸检测后,每天都有阳性病例,直接被救护车载走」。

一位在上海工作多年的台青M表示,本次上海疫情管控不佳,导致抢食物还有核酸检测失序等情况不断上演,他认为问题在于基层动员能力不足,专业人员与设备也不足,从排队到完成检测要花半天以上;他说,频繁筛测加上物资缺乏,让上海民眾焦躁不安。

已在台湾完成学业并返回上海老家的毕业陆生小Y说,现在民生物资已无法由上海本地供应,几乎都从外地运进来,货品有限,「上海市民每天都在抢菜,也不一定抢得到」。

目前住在上海的演员李立群,9日也透过抖音发声,指上海松江区北亭镇第二小区,已出现「人家没米下锅、孩子在饿肚子了」的情况,呼吁当地居委、志工或是保安过去看看,若有附近的人看到消息的话,尽快去雪中送炭。该影片发布后,许多大陆网友按讚留言:「您是第一个为老百姓发声的明星」、「真的饿了三天了」。

面对物资短缺问题,大陆外送平台「京东」集团副总裁王文博10日表示,团队聚焦民生物资,重点加大食品、婴幼儿用品、药品等物资的供应力度,并调配了首批约2000名外送员,为上海一线提供物资派送服务。

而上海作为大陆商业大城市,疫情下力保经济不受影响,陆媒报导指,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员工住在公司」。上海许多银行、券商、基金等机构,纷纷启动应急预案,无数「金融人」透过驻场办公守护金融市场「不打烊」,资金「不断流」,从各家金融机构发布的现场图,「行军床、睡袋、帐篷」几乎成一线驻守金融从业人员的「标配」。

#怕饿 #社区 #检测 #一次 #李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