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事故年年激增,台北市议员潘怀宗质疑,北市取缔件数4年来已降低7成,每月平均事故却增加近1倍,他质疑警方疏于取缔,等到肇事了才管,眼看修法挂牌还有2年缓衝期,要求市府应加强执法力道。北市警察局交通大队对此允诺,未来会加强执法取缔。

全台约有65万辆电动自行车,乱象百出,立法院已三读通过《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修正案,将「电动自行车」更名为「微型电动二轮车」,规范悬挂牌照、投保强制汽车责任保险、限制骑乘年龄在14岁以上,并制定2年缓衝期。

潘怀宗指出,北市电动自行车违规态样,包括未依规定戴安全帽、闯红灯及行驶人行道,2019年时取缔件数高达1028件、2020年594件、去年403件、今年1至3月为93件,有逐年下降趋势,每月平均件数更从2019年87件,降低至今年剩31件,降幅近7成。

他表示,反观电动自行车肇事数却逐渐攀升,北市4年来累积肇事件数共316件,造成225人受伤、无人死亡。2019年总件数为72件、46人受伤,隔年却暴增到109件、77人受伤,去年101件、83人受伤,加上至今年3月底数据,月平均件数增加至11.3件,相较4年前增幅近1倍。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规则」规定,电动自行车属慢车类的自行车,最大行驶速率应在每小时25公里以下,价格比机车便宜又无需考照,因此成为不少移工最爱。

不过,潘怀宗发现,许多电动自行车都被改装,速度跑得比机车还快,飙速情况处处可见,但北市取缔的超速案却挂蛋,无疑放任违规运具满街跑。

潘怀宗认为,违规与肇事虽然没有绝对关系,但经常性违规确实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对于北市电动自行车肇事倍增,违规却递减的现象,他要求警方加强取缔,不能因为未挂牌就视而不见,放任电动自行车恣意违规。

对此,交大队长涂国卿回应,自2019年修法新增电动自行车需戴安全帽罚则后,经强力执法下,民眾守法意识提升,违规状况有减少趋势,为防制交通事故发生,将持续加强取缔违规。

涂国卿提醒民眾,未来警方会配合监理机关检验,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25公里法定速限,若车主没有依规定挂牌会有罚责,现阶段改装车可罚锾1800至5400元。

#人受伤 #事故 #挂牌 #北市 #潘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