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影响陆股表现有三大因素,都已逐步淡化。第一个因素是疫情变化,上海封城之后,市场担心会散到苏州、北京、郑州等地,进而影响中国的经济表现,担心中国的经济也会随着疫情而「清零」。
事实上,在4月中下旬就可以看出,中国疫情有好转的迹象。由于封控严格,上海市每日确诊高峰从2.7万多人降低至约1万人,已达到政府要求的「社会面清零」。其他地区若有需要走向局部封城,也应该可以依循上海模式而获得控管,疫情不至于全面失控。
第二个因素是中国的经济压力若变大,上市公司的营运状况也会受到影响。所幸,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才刚在4月底召开,在经济面释出最重要讯息:努力达到经济成长5.5%的目标。
对于股市投资人而言,政府为了达成这项政策目标,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基础建设,乃至于房地产管制,势必会略加松绑,以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循环,各行各业都会有支持力度。若再辅以封城之后的解封应对,回復正常生活后更有利于经济表现。
第三个因素则是中国政府的政策决策干扰,情况已逐渐好转。中国官方2021年对于平台经济採取严加监管的态度,现阶段则着重「健康发展」,对于大型网路科技等民营企业的监管力道应会加以松绑,显示股价早已反映了最悲观的状况,开始有反弹的空间。
俄乌战争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变数,也会干扰经济復甦。由于物价高涨,加上疫情干扰,陆股上市公司的第二季财报恐受压抑,因此政策上应该会以松绑为原则,改而创造有利的环境。
陆股经过利空的测试,预料自第三季开始将迎接欧美年底的消费旺季,也有利于股市表现。加上中共将于10至11月间举行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中将通过习近平续任总书记与军委主席,政治局面有助于营造陆股的反弹行情。
对于基金的操作,原先因陆股的眾多变数而拉高现金部位的策略,将逐步调整。疫后回復正常生活的受惠股,将优先布局;举凡航空、旅游、白酒、餐饮,或是非急迫性的医疗服务,预期在下半年将有一波需求爆发。
对于科技股的布局,则着重于新能源、全球电子供应链的产业前景,在下波陆股行情,势必会成为焦点。中美两国的贸易战无论如何进展,中国还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与供应链制造地,中国在新能源与电动车产业,已位居全球重要的供应链,若是有相关产业的利空打压股价,反而是良好的布局时点。至于中国的消费市场,依然拥有庞大的潜力,不可忽视。
总结来说,4月份应是陆股最悲观的阶段,市场气氛将逐步好转。A股歷经利空测试将会筑底反弹,港股随着网路平台企业的放宽监管,也有反弹空间,从外资对于陆股在4月时已出现资金净流入来看,体质良好的企业不会寂寞。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