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11日发表「经济观察报告:上海防疫封控措施加剧全球供应链之殇」。报告指出,中国动态清零抗疫政策的一系列封控措施,导致货柜卡车运力不足,港口工作人员无法以正常速度装卸船舶等问题,等泊船只出现严重拥堵,上海港4月、5月初的货运量骤降。

报告强调,不能小看此次封控的后续效应,虽然中国4月的外贸进出口增速数据已经大幅放缓,但相信疫情带来的后遗症不仅如此,很大程度的干扰尚未在全球经济数据中显现。

报告指出,倘若供应链中断状况持续,货柜运价或继续盘踞高点甚至攀升。由于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占中国港口总量的20%,而中国出口商品又在全球占15%,因此这次封控措施预计导致制成品短缺状况加剧,并进一步推升全球通膨压力。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大宗商品需求与价格重挫,从而对全球通膨的衝击,可能都没有此次封控措施来得严重。

就目前来看,全球供应链与物流仍相当紧张。报告指出,在中国採取新一轮管控措施之前,货物从亚洲运抵美国西海岸所需的时间就已是疫情爆发前的2倍,运输成本较2020年初上涨6倍。

另一方面,美西港口近几个月来的拥堵状况虽有缓解,但可能仅是暂时的,上海累积下的货柜最终会流向美西港口,夏季可能又会有一次拥堵状况。加上美国港口正深受人员短缺和散货运输受限困扰,供应链中断现状不太可能在短时间有明显改善。

#状况 #全球通膨 #港口 #中国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