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经济的盛行
个人透过各式各样网路平臺提供服务和商品,企业则可运用新的用人模式降低人事与交易成本,也能更容易找到适任者。在全球迈入少子化及高龄化的社会,加上人口结构的变化,两股势力将驱动零工经济的逐渐增加。
一是新价值观的年轻族群逐渐成为职场工作主流,根据联合国统计,从2019年起,1995年后出生的Z世代,已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群体,占总人口约3成,这群强调工作与自我价值的世代,不再追求传统的加薪与升迁。其次是「战后婴儿潮世代」的劳工,未来10年将陆续达到65岁届龄退休高峰,进入史上最大退休潮。美国研究调查显示,55岁以上劳工,许多人都强烈希望可以弹性工作。
除了个人工作价值观的改变,在后疫情时代,数位科技带动越来越多的远距工作,企业可以雇用全世界各地的自由工作者完成专案工作,而自由工作者也可以透过远端协作参与世界各地适合自己专业技能的工作任务。
零工经济带来的衝击
在网路与科技的催生下,工作者渴望获得的弹性是零工经济加速成长的关键。零工经济蓬勃发展,是不可逆的趋势,对于个人及企业有不同层面的影响:
企业在用人方面更具弹性,有助于节省员工福利、办公空间和员工培训等支出,更可因应市场季节性的需求,以及随时聘用专业人才完成特定商业项目,不需支付固定的高额工资。但也较容易遇到双方期望不一致而产生权利义务的争议,以及增加人员管理难度等问题,必需发展新的营运与管理概念。
从自由工作者的角度来看,零工经济所具有的弹性可以帮助个人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目标,提供自我实现梦想的机会。但往往缺乏稳定的薪资来源,拥有的虚拟资产如YouTuber的订阅数、脸书的粉丝数等难以估价,影响个人财务现金流。少了组织保护伞,个人必须靠着自身的技能与学习能力经营自我品牌,持续获得工作、收入和安全感。
然而零工经济的发展果真能为企业及自由工作者创造双赢吗?值得政府关切的是,劳动市场的转变以及现有制度法规是否能够提供劳工足够的保障。
2019年国内因为外送平台的外送员接连于送餐发生事故,首次被劳动部认定为雇佣关系后,平台工作者的劳动保障受到各界的重视。然而,若朝传统的劳雇关系规范恐使平台业者营运上产生极大的不确定,除提高人事费用负担,外送员受到更多企业规范失去自由工作弹性,最终也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造成创新模式发展的阻碍。
另一方面零工经济者的财务保障也是政府应关注的重点,我国中高龄就业者再次投入职场的工作,以部分工时为主,探究原因可能潜藏着中高龄再就业者因年金不足以支应基本生活所需费用,而被迫从事零工经济工作。
面对全球经济快速的变化,以及各方利益衝突,我们须建置以数位经济为核心的劳动基准,以跳脱以往的雇佣与承揽对立关系的框架,协商合乎企业与零工经济者需求的保障,建议政府尽速建立社会对话机制运作,透过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沟通和协商,因应劳动市场中面临未来工作转变,让零工经济者得到应有的保障,也同时铺设有利产业创新发展的道路。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