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国际货币基金(IMF)统计,2021年四小龙的GDP依序是:韩国1.8兆美元,台湾0.79兆美元,新加坡0.4兆美元,香港0.37兆美元。1990年韩国2,830亿美元,台湾1,666亿美元,新加坡389亿美元,香港769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新闻稿:「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decreased at an annual rate of 1.4 percent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2.」韩国银行新闻稿:「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chained volume measure of GDP) grew by 0.7 percent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2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quarter.」皆点出实质(real)。
GDP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报章杂志常有人写它,政府官员常谈论它,专家学者也屡屡提及它,多少次立法院争得面红耳赤更是为了它。不过,知道它不代表认识它,使用它也不代表了解它,茫茫人海数不清的人误解它、误用它。
举个例子,前几年有新闻标题说:「台湾GDP已居四小龙之首」,GDP是国内生产毛额,我们再怎么厉害,也赢不了人口是我们两倍的南韩,怎么可能GDP居四小龙之首?仔细一看,原来是指我们的经济成长率居四小龙之首,经济成长率虽是由GDP估算而得,但两者不能画上等号。
最近,受俄乌战争、上海封控影响,于是我们又看到不少标题这么写:「GDP下修,但仍可保4」、「GDP难保4?王美花:审慎不悲观」、「GDP能保4?国发会:5月底才会明朗」,这些标题和前述的错误相同,都把GDP当成经济成长率了。
主计总处年初预测今年经济成长率为4.42%,保4是指经济成长率仍可达4%,今年GDP推估是22.9兆元,和「4」一点关系也没有,何来GDP保4?
除了误把GDP当成经济成长率,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也普遍有一种说法:「台湾今年GDP成长率如何如何、亚洲四小龙GDP成长如何如何。」这里谈话人想表达的依旧是经济成长率,然而,不知不觉又说成GDP成长率。
也许很多人会说经济成长不就是GDP成长吗?把经济成长率写成GDP成长率有错吗?当然是错的。经济成长是实质GDP(Real GDP)的成长,请注意在GDP前面有「实质」二字,在总体经济指标里同一项指标常会编成两套数据,一是名目值(nominal),一是实质值(real),名目值是依当期价格计算的数字,是值的概念;实质值是依固定价格计算的数字,是量的概念。包括批发、零售、生产、出口、薪资、消费、投资等数据,如果未特别标示,即是名目值,实质值则会标示「实质」二字。
名目与实质的差别在于价格,当价格大涨时,会推升名目值,而让我们误以为经济活动很热络,惟经过价格平减,还原真相后便会发现实情没那么好,只是虚胖而已,名目GDP与实质GDP的差别就在这里。
以1974年为例,那一年爆发石油危机,物价大涨,台湾GDP成长率高达33.8%,但经物价平减之后的实质GDP只成长2.7%,两者有天壤之别,这一年景况萧索,经济成长率自不可能是33.8%。
去年台湾的GDP成长是9.6%,经平减之后的实质GDP成长为6.4%,后者才是我们的经济成长率。试想,如果是以GDP成长率为经济成长的话,在物价膨胀的年代,人人生活苦哈哈,但一看经济成长率呈两位数成长,如此,岂不是要闹笑话!
因此,一定要明辨GDP、GDP成长、实质GDP成长,他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千万别误解,也别误用,否则张飞打岳飞,除了闹笑话,误会也就大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