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通勤路段的行车效率与安全,新竹市政府近日获交通部核定3000万补助经费,7月起将启动2大智慧交通改善工程,包括重整经国路22处路口时制,改善瓶颈路段、提升行车效率,以及于医院附近路口首次试办友善智慧号志,透过AI监视器或APP侦测,确保弱势民眾安全通过路口。

市长林智坚指出,过去竹市与竹县、竹科管理局合作的「经国桥廊带智慧交通系统」,大幅缩减了行车时间,可见透过智慧交通系统建置,对交通效率有显着改善,因此市府再积极向中央争取相关补助。

此次市府获交通部「2022年智慧运输走廊提升计画」补助,将再启动2大智慧交通改善,透过歷史大数据归纳,找出路口时制规画最佳化,让市民享受智慧交通带来的便利。

市府交通处长倪茂荣指出,2项智慧交通工程改善包括「经国路时制重整」。因经国路是市区南来北往主要通勤路廊,与公道五路、东大路、西大路及中华路等车流量庞大道路交会,左右转车流量大,加上每个路口号志周期都不同,导致行车效率不佳。

另也因应公道三将通车,经国路往香山区车流动线将随之改变,因此一併推动经国路时制重整,让市区、香山南北车流更顺畅。

经国路时制重整计画也将导入动态号志,搭配统一号志周期、依不同时段设定多组时制计画,透过路侧车流侦测设备搜集车流资讯,启动适当的时制计画,减少车辆空等的情形,提高行车效率。

另,由于轮椅族、推着婴儿车的父母、身障者与视障者等通过路口时需要较长的时间,常因绿灯秒数不足,而与行进车辆产生衝突。因此,这次也计画在医疗院所前路口试办「智慧友善号志」。

透过AI监视器或视障「智慧有声号志」APP侦测弱势民眾要通过路口,将自动延长绿灯秒数,并播报绿灯秒数及启动引导音,确保视障者及弱势民眾可安全通过路口外,也会搭配行人警告标志,当秒数不足时,提醒民眾等候下个绿灯再穿越路口。

#号志 #经国路 #智慧交通 #路口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