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重要的宣示。近年政府持续推动能源转型,绿能发电量快速增加,但也让台湾电网面临快速变动、稳定性与可靠性不足等重重考验。比如今年3月全台大停电,不仅有549万户民眾饱受无电之苦,石化、养殖、半导体与钢铁等产业也大受影响,估计损失恐超过百亿元,显见「稳定供电」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关乎经济发展的产业问题。

储能结合微电网化解跳电危机

想要兼顾净零碳排与电力稳定,储能系统绝对是关键。它可以调节电网,在用电需求低时将剩余电力转换为化学能、动能、位能等型态储存起来,再于用电尖峰时释出,纾缓太阳能入夜停摆对电网造成的压力。也就是说当再生能源建置越多,电网对储能调节的需求就越高。因此,世界各国在迈向净零碳排的路上,多会加重投资储能系统。

当分散式再生能源增加,电网供电自然从传统集中式转型为分散式电网。本地的发电、配电与用电若可结合储能,则不仅能有效提高发电、输电、配电与终端使用者系统的电力品质及可靠性,更能辅助电网转型为区域性智慧微电网(Micro-Grid)。当这些电力都能就近使用,发电使用效率提高、电网的韧性也就随之提升,从而减少单一电厂跳电造成大范围停电事故机率。另一方面,台电「电力交易平台」也是储能系统崭露头角的舞台,当民间加入电力调度的行列,便能提升电网整体的韧性。截至今年5月25日,已有34.3MW民间储能设备投入调频备转的辅助服务市场,协助电力系统稳定频率。儘管如此,目前用电大户或民间表后储能尚未能参与辅助服务,换言之,如果突发状况再起,藏在民间的电力将无法即时投入支援,较为可惜。

国内许多不同领域的业者都抱持高度意愿投入储能市场。SEMI能源产业部建议,若想要走自主研发制造路线,除了人才培育,也要确保有足够资源用于研发生产设备及验证电池安全性。而系统整合业者的考验,则是要具备验证各家产品与整合的能力,并确保有稳定供货来源且可兑现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维修保固。至于投资方,由于金额大、风险高,更应该进行周延的风险管理与投报精算。

盼政府重视电网韧性建设

储能产业需要多元且跨领域的专业技术能力,包括电力电子、电力系统、电池化学、资通讯与机电等技术,要拥有更全面的前瞻视角,就需要一个无障碍的跨产业沟通平台。SEMI的会员来自半导体产业者、再生能源产业者、可协助将传统电网智慧化的资通讯业者、以及最了解电力市场的电力电子与机电业者,SEMI能源产业部并于2021年成立智慧储能委员会,至今已有近30家储能相关企业加入,储能生态圈已然成形。我们也积极调查会员技术需求,搭桥铺路对接长期合作的教育单位,累积研发技术、储备未来研发人才,为不同产业的伙伴提供跨平台沟通的服务。

展望未来,期望政府从加强电网韧性的角度进行五项关键行动:一,以额外补贴方式增加再生能源装置搭配储能比例;二,针对现阶段电网基础设施之不足,重新盘点并完整规划布局;三,馈线共用,让电网级储能设备可跟太阳能共用与互补馈线容量,提高馈线利用率与成本效益。四,开放用电大户表后参与台电电力交易平台,吸引更多用电大户投入储能产业。

五、也能以储能在再生能源案场、变电站或区域微电网的多功能应用,来维持整体电网的稳定性。从应用角度来看,要把储能应用在电网断电后离网进行独立电网形成(grid forming)、多电源微电网运作、中压固态开关进行无缝切换等新兴应用,都需要政策引导发展、并制定相关法规。若想要兼顾净零碳排与电力稳定,储能系统扮演着关键角色,期待政府全力辅助业者投入,使储能帮助实现净零排放。

#储能系统 #应用 #储能 #电网 #微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