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预计在6月底前召开电价审议委员会。由于今年3月以来,受到俄乌战事影响,导致煤炭、天然气等国际燃料价格暴涨,进而也使目前发电结构火力发电占比仍高达八成以上的公民营业者之营运成本大幅飙升。从而在本次的电价审议中,电价是否会调涨,也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热门议题。
连日来,为了化解调涨电价可能带来的衝击,先是经济部长王美花于14日表示,由于今年来全球皆面临严重的通膨问题,各国央行纷纷採取升息对策。然而她认为,面对通膨威胁,不应只用升息解决问题,也必须同时考量对民生物资等必需性消费的衝击。因而在能源方面,中油公司仍将透过油价公式,维持在亚洲邻国间最低价原则来吸收涨幅。并在3月底就曾指示台电公司针对与民生相关产业用电部分,做技术性的切割。以期除了要考量油电这两家国营事业如何扛住油气成本大涨的财务压力,还要兼顾不要影响民生物价。
接续王美花部长的政策定调,代理台电董事长的经济部次长曾文生,于是也在15日公开表示,电价调整除了要正视燃料成本的倍增,以及未来净零碳排成本增加等变数的合理考量之外,同时也要考虑到台湾社会的承受度。但他同时也意有所指的说,观察各国因天然气与柴油价格上扬,过去两年来全球电力公司几乎都有涨价,台湾是极少数未做调整的国家。不过他也无奈的表示,如果眼光只看着台电的得失,其实并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毕竟作为公营事业,台电有其社会责任,因此即使真要调涨电价,也要让衝击降低,并需要较平顺地来处理调涨电价的此一敏感议题。
相较于主管部会经济部及同属公营事业的中油台电,在面对煤、气的成本飙涨所带来的衝击下,仍要兼顾如何稳定物价,减低对民生经济的影响。由于台湾在解严之后接续开放油电产业也可以民营化,而民营业者固然也应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认知高度,但面对营运亏损时,却不像中油台电可以由国库来补贴、承担,因而只能在商言商。例如台塑集团的南亚董事长吴嘉昭就曾在10日公开喊话,指出国内电价连八冻,已导致国营的台电与民营电厂,均承受庞大的亏损包袱。但台电亏损有政府支援,一般企业亏损则只能结束营运。然而占全台供电比重近25%的民营电厂,却不可说关就关,因而吴嘉昭只好呼吁执政当局应正视并尽快解决因政策拖累而出现扭曲的发电市场机制。
除了吴董事长批评电价冻涨政策已经严重扭曲市场机制,同为台塑集团的台化董事长洪福源也曾在8日直言,能源政策不宜长时间冻涨,还是要回归自由经济市场,才不致影响产业、经济的稳健发展。他并举例当前的发电单位成本已达4元,但相对于电力单位售价只有2元来看,已非正常自由市场机制。而长期不当亏损、除了会打击企业的正常发展,最终还是会反映到大环境,对产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归纳检视包括官方及民间企业对如何在抑制通膨,减轻对民生、产业营运带来直接衝击,以及冻涨油电价格对市场经济的扭曲及企业营运存续的衝击考验,两者之间可以说各有所本,最理想的自然是期待能获致兼筹并顾的双赢结局。但以现实面来看,这却是一种「鱼与熊掌难以兼顾」的两难题。而官民双方选择在月底召开电价审议会之前,各自发声,自然也是希望产生带风向的效应。而面对这样的「两难局」,电审会如何拿捏取舍,看来大家也只能走着瞧了!
除了电价是否调涨及如何调涨的课题之外,其实还隐含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课题」。也就是说在开放民营电厂之后,迄今已提供了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一,则即使台电为了承担公部门体系的「社会责任」而持续提供低廉电力,造成的亏损由公库来承担,但民营电厂却因要自负盈亏最后只好结束营运,则长期以来被企业界列为「五缺」之首的「缺电」,恐怕就要「恶梦成真」!到时候再提出对策,不论是让民营电厂的亏损也由公家来补贴,或是另找其他的供电来源,前者将被质疑为假公济私、后者则有缓难济急的风险。看来,月底的电价审议会如果得不到两全其美的方案,在「蝴蝶效应」下所产生的后果,可能将成为包括政府,企业以及全民不能承受之重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