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两年多,在层出不穷的利空中,每月出口统计应该是少数不让国人失望的「确幸」。以财政部最新公布的5月出口为例,总金额420.8亿美元,不仅是连23红,对五大市场出口值更皆创下歷年同月新高纪录。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这项在财政部官网可以查阅细目的统计,到了经济部脸书,却被小编立意取材,硬是让台湾对大陆出口「消失」在大内宣中,其所透露的心态与警讯,实不容忽视。

且让我们看看经济部在6月10日发布的脸书内容,是如何宣扬「台湾出口就是好」。首先在图卡上,凸显对三个地区的出口,分别是东协(73.4亿美元)创歷年新高、日本(28.5亿美元)创单月次高、美国(62.8亿美元)年增15.5%。其次,在搭配的文字上,则强调长期耕耘新南向市场有成果,对东协在电子零组件及燃料油等石油炼制品外销持续增加,规模值首度突破70亿美元,创歷年新高,年增24.0%。对日本出口值为单月次佳,年增18.3%,对美国、欧洲各年增 15.5%、4.7%。

注意到了吗?新南向、美日同盟是蔡政府的两大对外政策,所以不论占比高低,都要大书特书。在图卡上被省略的欧洲(36亿美元),至少还出现在文章里,台湾五大出口市场中,唯独占比最高的大陆市场(158.1亿美元,占37.6%)被当成「佛地魔」般的不见容于图文。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资讯发达,要找到完整资料还不容易,何必大惊小怪?但就是因为资讯发达,官方内宣还要如此刻意剪裁,才更显得其心可议。虽然这可推诿是年轻小编经验不足,但官方粉丝页毕竟不是自媒体,理该有一定分寸,小编之所以敢大胆「去中」,说穿了,正是上行下效的结果。

这种同温层看了很爽,明眼人看了摇头的双标宣传手法,普遍存在于政府官员的言论中。例如贸易代表向外宾谴责某些极权国家以经济胁迫手段欺压台湾,而在谈及「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时又为美国帮腔:「倘若有些国家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且生产成本很低,会造成美国无法竞争,工人也会失业。」

而在面对近期对岸全面暂停输入台湾石斑鱼一事时,官员的应对也将「千错万错都是阿共仔的错」发挥到极致。如主事的农委会坚称渔产安全,要状告世贸组织;阁揆则说过度依赖大陆,会遭政治勒索;更绝的是外交首长一锤定音,「想和大陆自由公平地做生意,只会失败。」

试问,今日如果是美日盟友指责台湾石斑鱼再三被验出禁药且土霉素超标,我国官员敢第一时间回呛对方「经济胁迫、政治勒索」吗?最可能也是最应该的做法是回头检视自己的渔货产销环节是否真有问题,然后好好与对方沟通协商。毕竟买方是客人,不论是好客或奥客,「以客为尊」才是做生意的最高原则,更遑论对方还是我方最大的出口客人。

在台湾官员一片反中的激昂言论中,被刻意剪裁未说出的是,石斑鱼是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早收清单项目之一,因为这是华人偏爱的鱼种,拜对岸减免10.5%的关税成本之赐,10年来我国业者从中获取可观的贸易让利,虽然石斑鱼出口高峰已过,但对岸迄今仍是难以分散的市场。

蔡政府一方面对ECFA不屑,批评陆方藉此养套杀台湾业者,另方面当对岸逐步收紧让利,要跟我方「公平地做生意」时,又气急败坏地骂人胁迫与勒索。既然我方从阅歷无数的官员到初生之犊的小编,都把对岸妖魔化成寇雠敌国,就该要有人家把当年两岸一家亲时期堆迭的关税红利积木,一块一块地拆解抽离的心理准备。

当然,有人会辩称,去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超过千亿美元(陆方统计更高达1,716亿美元),足证并非台湾依赖大陆,而是大陆更依赖台湾。面对这种阿Q精神胜利法式的辩证,不是不行,但也要扪心自问:「台湾真的承受得了大陆市场『消失』的巨大风险吗?」

即使是对陆发动贸易战的美国,都不敢轻易切割中国,近期甚至因为饱尝通膨之苦而考虑取消部分陆货加惩的关税,台湾再不愿意对大陆「谦卑」,至少要认真想想:「少了这上千亿美元顺差,要拿什么市场来补?」这其中牵动两岸多少生计重担,可不是文青一句:「你看《捍卫战士:独行侠》不在中国上映,照样全球大卖,所以台湾不靠中国,靠其他市场也活得了」,那样地轻巧简单!

#官员 #大陆 #关税 #中国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