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年代,彰化县和美镇生产的洋伞曾占全世界一半,和美镇还社里长陈泊羽结合制伞第二代林冠瀚和志工们,从一条巷子出发,用晴雨伞布置缤纷的彩虹巷、卡里善之树,赋予「为爱撑伞」动人意象,让外界惊艳,再撑起了曾拥有的制伞风华,也为社区注入新的生命力。
卡里善之树这几年来成了打卡胜地,也带动和美镇观光,人们考古「卡里善」,才知是平埔族巴布萨族语,是和美的古地名,意味着热与冷的交界之地,名字唤起美好的向往,而还社也是巴布萨族与阿束社交流之地,老地名「番社」;还社再造,就犹如早期丰富的族群交流。
其实,早在卡里善之树暴红以前,社区营造工作就已铺陈10多年,陈泊羽在2006年当选里长后,号召志工、整理环境,承租北极宫前荒废的县府畸零地打造公园,并开辟开心农场、成立资源回收站、植栽,彩绘围墙,美的洗礼,让住民对社造工作都来劲了。
透天厝翻修 农村很时尚
陈泊羽的太太陈淑芬在2016年当选社区理事长,社区开办农村再生、培根计画等一系列课程,在北部担任电脑工程师的林冠瀚,妈妈也是社区志工兼会计,林冠瀚在孩子诞生后,请了半年育婴假回社区,参与社区上课,协助资源调查,重新「发现」最熟悉的制伞产业,将伞的形象、意象、伞布等,都加以发挥,作为设计的元素。
林冠瀚找了设计师,加上留英妹妹林咏绮学服装设计,对美的思维有一套,结合志工一起寻觅合适的巷弄,将自家工厂生产的晴、雨伞,搭起彩虹巷,并把自家透天厝的门面,重新设计Rainbow House彩虹屋,移植濒临死亡的台湾原生种苦楝木,嫁接起朵朵晴、雨伞,成了亚洲第1棵七彩伞花的彩虹树。
巷弄转角,不经意就能遇到别致的栽盆,盆身印上QRCODE,林冠瀚运用电脑长才,设计LINE机器人,一开始这一切都秘而不宣、默默打造,当布置告一段落,开放并同步登上GOOGLE搜寻地图,一下子就掀起轰动。
缤纷伞花接天际,老树象徵永垂不朽,寧谧的农村社区透过装置艺术,增添一抹时尚感,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拿起手机扫描,加入好友,就可以搜到「村落冒险图」,按图索骥,搭配设计6个题目,对应景点说明牌,完成村落冒险。搭配虚拟游境,对年轻人着实有吸引力,透过景点串联咖啡店、柑仔点,则能增加旅人停留的时间。
传统中找新意 年轻人回流
在卡里善之树广场上,林咏绮也搭起梦幻般的白色玻璃屋和伞树融成一体,提供手作料理、野餐服务、客制化派对,好几场别开生面的求婚趴让人难忘。
后方土埆砖受大雨影响逐渐坍塌,为了保存,里长也带志工检视安全性,提升场域绿化,设置天幕帐与竹栅,改造后的土埆砖及圆拱型廊道,成了充满韵味的休閒野餐好去处。
荒废牛棚也布置了花架,卡里善之树设计祈愿墙,提供游客小木伞传递祝福、写下心愿,增加互动性。
一连串行动,从传统中找新意,转型过程中,留下了「灵魂」,最新又荣获了「2022年社区文化景观营造类建筑园冶奖」,社区理事长林永中表示,许多年轻人纷纷打探社区还有土地、房子吗?社区有了自己的品牌,环境变美,基础建设做好,人潮来了,自然吸引更多年轻人想回来创业,对于带动经济、提升生活品质都是正向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