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长苏贞昌于26日主持112年度施政计画及预算审核会议,敲定明年度中央政府总预算的规模,包括岁出和岁入的金额,都将双创歷史新高。其中岁出规模为2.7兆元,大幅成长逾2成,岁入规模2.54兆元,成长逾1成。从而将使得112年度再度出现约1,600亿元的赤字预算。

年度预算依法必须于每年的9月以前将年度总预算草案送达立法院,好让立法院可以在每年9月开始的新会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进行年度预算案的质询与审议。依法并须于新年度开始以前完成三读程序,好让各中央政府机关可以名正言顺的依法动支所核定的预算金额。于此,姑且不论多年来的不成文默契,立法院通常都无法在新年度开始以前,就完成中央政府总预算案的审查流程,而要到新年度开始的元月间,经由延长会期的变通模式,才能勉强让年度预算案完成三读立法程序。

更离谱的是,除了中央政府总预算案每年都必须经过立法院的审议三读之后才能动支,同样的,包括由中央政府主导编制的营业及非营业单位年度预算,自然也是需要经过立法审议三读的程序。但立法院在每年9月开始的会期,既然连政府部门的新年度预算案,都无法在新年度开始前就完成审议三读,则哪还有余暇同时也进行营业及非营业单位的年度预算审查。因此多年来相沿成习的变通做法,就是每年9至12月的会期只审议中央政府部门的预算案,至于营业及非营业年度预算,则只能留待每年2月至5月的新会期才有时间审查。

如此这般,即使立法院果然能在5月截止的新会期完成审查,其实也就意谓着明明年度已经过了快一半,但该年营业及非营业单位理论上却不能依法动支尚未完成三读程序的年度预算。而真正的实情则是,营业及非营业单位的年度预算,即使早在年度开始前的8月底就已送达立法院,但不只未能在年度开始前就完成立法,甚至于到了5月底立法院上半年会期结束,立法院惯例也还是未能完成审议,通常又要拖到6月至7月的延会期间,才能勉强完成立法。

如此冗长的立法审查时程,再加上行政院要在8月底前就把预算草案送达立法院,则往前回推,主计总处自然只能要求各部会及营业和非营业单位必须提前拟好各该部会单位的下年度预算草案,好根据对岁入的推估,设定岁出金额,以及预算资源如何分配。换言之,即使是各中央部会,通常要在新年度开始前至少半年以上,就必须预先设定好各自单位下年度的年度施政计画以及需要多少的预算金额。但姑不论各部会所自拟的年度预算草案,至少必须通过主计总处、行政院院会及立法院这三个关卡的审议,以及最后所通过的法定预算,是否足以支应原初的施政计画方案的重重考验。

更值得正视三思的是,如此冗长的年度预算编制、审议流程,是否能够符应瞬息万变的外在期求?譬如今年2月开启的俄乌战争,延烧迄今,影响遍及全球。以政府的立场即必须做好应变纾困对策,但是行政院去年在编制111年度的总预算时,怎可能预见俄乌战争所可能带来的衝击?

又如明年的岁出成长逾4,500亿元,是预算史上最大增幅,相当罕见。在成长幅度中,有一笔额外经费相当受注意,那就是经济部编列1,500亿元增资台电案,做为电网建设、稳定电价和发展绿能投资之用。可见政府为了稳定供电,必须扩大投资许多基础建设,因此寧可多增加预算编列。然而全球局势诡谲多变,而每个部门都可能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增加预算编列就成为每个部门的必须,那就难怪明年的岁出会激增2成了。

面对衝击,如果当政者因缺乏经费预算而了无作为,自然无法见容于选民。但如果想要启动纾困方案,自然只能弃年度预算,紧急编列特别预算案,再加上立院的配合,方足以解困。缘是,如何面对既有冗长的预算编审模式,但又不致沦为当政者率尔操觚的独裁专断工具,将是对于网路时代民主治理如何兼顾效能的一大考验了!

#预算案 #立法院 #会期 #立法 #审议